古田會議
1929年12月28日,紅軍第四軍第九次黨代表大會在福建省上杭縣古田村召開,史稱“古田會議”。這次會議在中國共產黨和工農紅軍的發展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大會通過了毛澤東起草的《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的決議案。決議係統總結了自1927年以來我黨創立紅軍的鬥爭經驗,強調用馬列主義和黨的正確路線教育黨和軍隊,劃清了人民軍隊同舊軍隊的界限,確定了無產階級的建軍路線。其主要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麵:
一、進一步確立了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原則,強調了加強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決議確定了一套實現黨對軍隊領導的原則和措施,規定了政治工作的任務和內容。決議指出黨要成為部隊的“領導中樞”,“黨對於軍事工作要有積極的注意和討論。一切工作,在黨的討論和決議之後,再經過群眾去執行。”
二、深刻論述了黨的思想建設原則,強調要用無產階級思想克服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決議還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方法作了具體的規定。
三、闡述了黨的組織建設原則,明確指出了“曆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生活”的重要性。一方麵領導機構要有正確的指導路線,另一方麵,要保證黨員的充分民主權利,使黨員能對黨的工作盡量發表意見,提出批評。
四、闡述了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原則,強調要重視黨支部的作用。同時還規定了健全支部生活,嚴格黨的紀律等項措施。
出席會議的代表共120多名,會議選舉毛澤東為前委書記,會議召開兩天,勝利結束。
古田會議對黨和軍隊的建設具有重大意義,它總結了自南昌起義以來紅軍的建軍經驗,劃清了紅軍與舊式軍隊的界限,解決了如何把以農民和小資產階級為主要成份的軍隊,建設成為無產階級革命軍隊的問題。古田會議決議不僅為紅四軍黨和軍隊的建設指明了方向,也為全軍的建設製定了一條馬列主義路線,是人民軍隊建設的偉大綱領。
古田會議精神內涵
忠於理想,堅定信念
忠於理想,堅定信念是古田精神的支柱。閩西黨組織領導了閩西人民的革命鬥爭,尤其是在“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的腥風血雨後,領導了閩西四大暴動。1929年紅四軍入閩後,又掀起了農民暴動、土地革命、建立紅色政權的高潮,使十餘個縣,100多萬人口的地區成為鞏固的革命根據地,並成為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後,閩西人民在三年遊擊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又在黨的領導下前仆後繼,英勇鬥爭,二十多年紅旗不倒,直至全國解放。
思想建黨,教育為先
思想建黨,教育為先是古田精神的精髓。從思想上建黨、建軍是古田會議精神的核心。如何把黨和紅軍建成真正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及新型的人民軍隊,古田會議決議明確提出了黨的建設應從思想建設著手,從組織、作風、製度方麵保證,提出了保持無產階級先鋒隊性質的問題;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古田會議鑄造了黨魂軍魂。
依據國情,敢闖新路
依據國情,敢闖新路是古田精神的核心。紅四軍三次入閩西,在閩西進行了成功的革命鬥爭實踐,推動了黨對革命道路認識的質的升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係統闡明了武裝鬥爭、建立政權、土地革命三位一體的工農武裝割據思想。明確提出了中國革命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古田會議決議係統提出了無產階級政黨及人民軍隊建設的重要思想。這是中國特色黨建理論的新創造,也是對馬列主義的黨建理論的重大發展。
調查研究,求真務實
調查研究,求真務實是古田精神的靈魂。實事求是,調查研究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方法論的核心,也是我黨長期堅持的工作方法。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在閩西模範實踐,並有效培育了這一重要工作方法。這才有了指導中央蘇區社會經濟發展的具有鮮明時代特征和長期生命力的光輝著作《我們的經濟政策》、《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才溪鄉調查》等的誕生。
以民為本,凝聚民心
以民為本,凝聚民心是古田精神的本質。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閩西蘇區製定了宣傳群眾、依靠群眾、發動群眾、武裝群眾建立革命政權的戰爭策略。深入群眾創造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工作方法,並身體力行,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開辟蘇區、建設蘇區、擴大紅軍進行革命戰爭的實踐中去,從而凝聚了民心,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
團結拚搏,無私奉獻
團結拚搏,無私奉獻是古田精神的主旨。毛澤東、朱德等堅持真理,以大局為重,以寬廣的胸懷和實事求是的態度對待分歧。才有了彪炳史冊的古田會議的召開,從而才有了黨和紅軍的不斷發展和壯大。閩西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團結拚搏、英勇鬥爭,為中國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