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西柏坡精神(2)(1 / 3)

當抗日戰爭剛剛勝利之時,中國麵臨兩種前途和兩種命運的選擇,中國共產黨麵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國際形勢,揭露了國民黨蔣介石假和平、真獨裁的麵目,使人民認識到,隻有徹底摧毀蔣介石集團在中國的反動統治,才是結束中國百年來戰亂曆史、實現國內和平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最基本的前提條件,堅決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成為全國人民的共識。內戰全麵爆發後,依仗美軍支持的蔣介石集團,狂妄地叫囂要在三個月至六個月內消滅共產黨軍隊的主力。當時蔣介石集團擁有四百五十萬軍隊,控製著全國四分之三的地區和三億以上的人口,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隻有一百二十萬,無論在數量還是裝備上都遠遠不及國民黨軍隊。在這種情況下,黨外一些人為敵人的表麵強大所迷惑,產生悲觀情緒和畏懼心理。黨內也有人抱懷疑和憂慮態度。中國共產黨1946年7月20日發出《以自衛戰爭粉碎蔣介石的進攻》的黨內指示,堅定地指出:我們不但必須打敗蔣介石,並且能夠打敗蔣介石。蔣介石軍事力量的優勢和帝國主義的援助,隻是臨時起作用的因素,而蔣介石戰爭的反共反人民性質,人心的向背則是經常起作用的因素。人民解放軍由於人心歸向,經濟高漲,勝利必然是人民的。同年8月,毛澤東在和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談話中,更進一步提出了“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並指出:“這些反動派總有一天要失敗,我們總有一天要勝利。這原因不是別的,就在於反動派代表反動,而我們代表進步。”從而,使全黨上下樹立了戰勝美帝國主義的信心和勇氣。在中共中央的正確政策和策略指引下,人民解放軍按照“打敗蔣介石,解放全中國”和“幹淨、徹底全部地消滅國民黨和一切反動派”的指示,以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精神,由戰略防禦轉為戰略進攻,進而取得對敵戰略大決戰的勝利。同時,土改和整黨使中國廣大解放區的社會意識有了一個大的飛躍。廣泛的土地改革運動,是一次史無前例的社會性變革,在這場運動中,翻身農民樹立了跟著共產黨走、團結對敵的共同理念。經過全黨整風,中國共產黨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水平空前提高,加強了組織性和紀律性,形成和發揚光大了依靠群眾、相信群眾、注重實事求是、調查研究、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等優良作風。正是有了這樣的精神支持,中共中央九月政治局會議和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正確地解決了走完中國式的革命道路和走上中國式的建設道路的新的曆史課題。在這個偉大的曆史性轉折關頭,為了推動革命繼續向前發展,毛澤東依據馬克思主義“不斷革命”的理論,創造性地提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的理論,做出了將工作重點從農村轉移到城市,從革命戰爭轉移到經濟工作,團結各階層民眾,迅速地恢複和發展國民經濟,逐步地使中國由農業國變為工業國,努力把中國建設成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等一係列重大決策。莊嚴宣告:中國共產黨不但善於破壞一個舊世界,還將善於建設一個新世界。並指出:建設一個新世界,要比破壞一個舊世界,“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要求全黨同誌對此要有清醒的頭腦,經受住勝利和執政的考驗,不要因為勝利而驕傲,以功臣自居而腐化墮落,要始終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和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這樣才能保持黨的革命本色,保證不斷地把革命事業推向前進。中共中央九月政治局會議和中共七屆二中全會的這些光輝思想,使西柏坡時期成為中國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轉折的最初起點,把黨的優良的革命曆史精神提升到一個新高度和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