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清代中期滿族作家及其詩文創作述略(1)(1 / 3)

多洛肯

清代是中國古代文學各門各類的集大成時代,也是滿族自身的文學發展最為繁榮的時期。經過順治、康熙、雍正三朝的過渡與奠基,清中期尤其是乾隆朝的政治、經濟都達到了它的鼎盛時期,這就為文化的蓬勃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元、明兩朝已經陷入發展瓶頸的詩詞在清代中期再次顯露出勃勃生機。清代詩文的輝煌成績不但成就了中國古典文學最後一個發展高峰,也推動了滿族文學的發展。入關百年來,清廷大力推動漢文化發展的同時,滿族自身也在積極的進行漢語文創作。發展到乾嘉朝,滿洲人才輩出,不僅是創作隊伍和文學作品的數量遠遠超過清代前期,在藝術形式上於詩詞之外,又涉及散文、小說等創作領域,把滿族文學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邁上自身發展的又一高峰。

滿族入關之初,出現的漢文創作的最早形式就是詩歌。從清初到清中期的乾嘉朝,這100多年的時間內,八旗子弟的漢文化水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一時期的詩文創作不論是從創作群體來說,亦或是作品的數量與質量上來說都達到了清王朝的頂峰。著名詩人袁枚說:“近日滿洲風雅,遠勝漢人,雖司軍旅,無不能詩。”客觀地道出了這時期的八旗子弟漢文化水平的程度之深以及詩歌創作的熱忱。

據恩華纂輯、關紀新整理點校的《八旗藝文編目》統計:清代旗籍可知的滿洲作者有326位,中期乾嘉兩朝就有65位。法式善《八旗詩話》中記載這一時期滿族詩人68人;錢仲聯主編《清詩紀事》中記載這一時期滿族詩人23人;袁行雲《清人詩集敘錄》中記載這一時期滿族詩人25人;柯愈春《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中記載這一時期滿族詩人42人;李靈年、楊忠《清人別集總目》中記載這一時期滿族詩人36人。由此可知,清中期滿族作家文學的繁榮昌盛。通過綜合比較,本文涉及87位滿族作家,其中宗室王公19位,八旗大臣61位,閨閣作家7位。

一、宗室作家

乾嘉時期是宗室文學發展的又一黃金時期。經過100多年的發展,這時出現的宗室作家群體大多都是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無一不精。宗室作家在這時期是比較活躍的,這不僅表現在詩集數量多,同時,也表現在交友、贈答、互為序跋方麵。滿族曆來尊重向往漢文化,入關以來,宗室子弟無不以漢族大儒為師。隨著滿族作家漢文化水平的提高,不僅以漢儒為師亦是為友,相互唱和、贈答,宗室子弟更是如此。宗室作家流傳下來的詩文別集多數都有漢族大儒的序、跋。如《清豔堂近稿》有嘉慶四年紀昀序,又劉墉題詩,末有誤庵成書、吳鼒跋;《草簷即山集》有臨川樂鈞序,末有李韞英跋;《東行吟抄》前有潘陽西橋慈士衡敬序;禮部侍郎蔡世遠序、國子監祭酒邵基序、兵部侍郎胡煦序、翰林院編修顧成天序、江寧施炳炎序、江寧常偉都序。可見,這一時期,滿族宗室作家文壇的興盛。下麵對乾嘉時期宗室作家的詩文集版本及收藏情況情況作一梳理。

永瑆,字鏡泉,號少廠,別號詒晉齋主人。清高宗乾隆帝弘曆第十一子,封成親王。生於乾隆十七年(1752年),卒於道光三年三月(1823年)。著有《詒晉齋詩文集》《詒晉齋隨筆》《蒼龍集》《聽雨屋集》等。《蒼龍集》及其手書22首詩之詩冊,未刊刻。《詒晉齋集》八卷附《隨筆》一卷,刊本3冊,藏國家圖書館、大連市圖書館,遼寧圖書館、遼寧大學圖書館。《詒晉齋集》八卷,刻本,南大藏;光緒五年古岡劉氏藏修書室刻述古叢抄本第四集,旅大藏。《詒晉齋集》八卷《後集》一卷,道光二十五年二世孫載瑞刻本,南大藏;清刻本,南圖藏。《詒晉齋集》十卷,記前集八卷、後集一卷、隨筆一卷、收乾隆二十八年至嘉慶二十五年之作,麟魁為之序,道光二十八年載銳刻,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又有《詒晉齋後集》一卷,光緒八年溥尉北京刻,南開大學圖書館藏。《詒晉齋詩集》六卷,藏修堂叢書本。錢仲聯著《清詩紀事》收錄《題近香樓》《遊萬柳堂有感》《聞平金川捷報》《昭陵石馬詩》《感懷》《題詒晉齋》《題尚書房消寒雜詠冊子》《乾隆癸卯九月廿六日至廣寧縣翌日北鎮廟陪祭恭紀》《送錢撫棠少宰》等詩作。永瑆的詩文中描寫塞外、江南以及中原風光的詩作多數都情景交融,詩格清高。而他的懷人、題畫之作,詞句典雅,因此得到當時眾多學者的稱讚。昭在《嘯亭續錄》中謂其“成哲王詩文精潔,書法遒勁,為海內所共推。”符葆森的《國朝正雅集》中載“成郡王載銳雲:詒晉齋者,予先曾祖遊心翰墨、悅誌詩文之處也。先王性好臨摹晉人書法與賡颺著述之詩文。常於歌詠升平之中,己寓忠孝詒謀之意,可謂藹然樂善,穆如清風者也。自幼畫法精進,博涉諸家,晚年自成一家之妙。”又見《寄心盫詩話》:“詩由漢、魏、兩晉下窺三唐,靡不精貫諸家,自成一體。”楊子華《芳菲菲堂詩話》中稱其“清才哲學,天潢中殆第一人。集中如《揚州雜詠》及《楊柳青竹枝詞》均逸趣橫生,風流自賞,毫無富貴逼人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