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時期,在羅布泊地區有一個樓蘭國,它的城廓——樓蘭城曾是古絲綢之道上的一座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然而,到公元4世紀時,它卻一夜之間在中國史冊上神秘消失了。還有那些居住在樓蘭的人民,他們到底去了哪裏?樓蘭國又是怎麼消失的?它是因為什麼原因消失的呢?學術界眾說紛紜,但樓蘭古城的興衰與消失,至今還是個謎團,樓蘭遺址也成為世界注目的焦點。
閃閃發光的樓蘭
曆史上,樓蘭是西漢時西域三十六國之一。與敦煌鄰接,公元前後與漢朝關係密切。樓蘭最初是一個隨水而居的半耕半牧的小部落,但是它的文明可不容小覷。早在2100多年,古樓蘭國前就已見諸文字,在充滿神秘色彩的絲綢之路上,它作為中國、波斯、印度、敘利亞和羅馬帝國之間的中轉貿易站,與東西方的商業往來與日俱增,這給樓蘭經濟帶來空前的繁榮,加速了樓蘭人城市文明的發展。
張騫通西域後,樓蘭成為絲綢之路上的南北貫通、東西交彙的重要交通樞紐。魏晉之時,為了維護西域的穩定和絲路的交通安全,西域長史駐樓蘭城,使之成為西域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可以說,古樓蘭是古絲路上西出陽關的第一站,可以想象到當年在這條交通線上交通繁忙,城市繁榮的景象。在《史記·大宛列傳》和《漢書 西域傳》也記載了,早在2世紀以前,樓蘭就是西域一個著名的“城廓之園”,有人口一萬四千餘,士兵近三千人,可謂是一個強悍的小國。
可是,曾盛極一時的西域重要城鎮樓蘭,為什麼在公元3世紀後迅速地退出曆史舞台呢,連同它身邊的羅布泊一樣,留給人民一個至今還沒有真正解開的謎。“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是李白《塞下曲》中描寫已消失的樓蘭的句子。而它的神秘和浪漫,也給人們留下了無限的遐想和猜測。
1901年,瑞典人斯文·赫定在羅布泊探險途中,意外地發現了這座古城。這一片方圓10多萬平方公裏的羅布淖爾荒漠就就是曆史上名噪一時的樓蘭城!這個發現立刻震驚的世界。在以後的近一個世紀裏,人們不畏險途,一次又一次地帶著仰慕和憧憬的心情,毅然走進這片“生命的禁區”。
此後的歲月中,就羅布人的種族、神秘的小河墓地、羅布泊遊移、羅布湖大耳朵之謎、古樓蘭文明消失等等,成為中外科學家、探險者爭論的話題。
如今,樓蘭古城遺址已是我國重點丈物保護單位,它位於若羌縣境內羅布泊以西,北距孔雀河故道南岸16公裏,東距羅布泊北岸28公裏處,整個遺址散布在羅布泊西岸的雅丹地形之中。俯瞰樓蘭,全景曠古凝重。城區呈正方形,麵積約十萬的平方米,樓城中東北角有一座烽燧,雖然經過曆代不同時期的補修,但依然從它身上可以看出是最早漢代建築的風格。古城四周的牆垣,厚度達8厘米。雖然已多處經坍塌,隻剩下斷斷續續牆垣孤,但仍可以看出其堅固之程度。環視四周,一股蒼涼、悲壯之景躍然眼底。
據說公元399 年,東晉高僧法顯去印度求法,路經樓蘭,這裏已是“上無飛鳥、下無走獸,遍望極目,欲求度處則莫知所擬,唯以死人枯目為標識耳”,如此一片荒蕪,使人頓生滄海桑田之感慨!
曇花一現的樓蘭
樓蘭王國悠久的曆史,並不是一個樓蘭古城就可以涵蓋的。人們對樓蘭種族的爭論,到現在也沒有平息。如果說樓蘭人是不同於我們黃皮膚黑眼睛的其他人種,那麼樓蘭的曆史又怎麼能簡單得劃定一個年代呢。
根據考古專家挖掘出的太陽墓地和幹屍,科學家揭示:4000年前,樓蘭地區生活著一支以遊牧為生的金發碧眼的原始歐洲人種,不知道他們因何原因拋下自己的土地和祖先的亡靈,神秘得失蹤了。其後的2000多年,樓蘭找不到一絲痕跡,史書中也沒有半點墨跡。
後來,大約在公元前3世紀時(相當於我國秦朝初年),樓蘭就已建立了國家,經營粗放的農業和畜牧業,並受月氏王的統治。大約在公元前177年至前176年間,匈奴冒頓單於派右賢王向月氏發動了一場大規模的進攻,打敗了月氏,匈奴奴隸主貴族便確立了自己在西域的統治地位。據《史記·匈奴列傳》載,漢文帝六年(前174年),匈奴冒頓單於致書漢文帝說:“以天之福,定樓蘭、烏孫、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國,皆以為匈奴。”樓蘭在擺脫了月氏統治後,又為匈奴統治。
漢武帝時,探險家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漢使的頻繁往返,都要路經“當道”的樓蘭等國,匈奴居間挑撥,並與樓蘭多次劫掠漢使,阻斷絲路交通。於是樓蘭成為西漢政府通往西域,控製絲綢之路的必爭之地。從此,漢、匈在西域的爭奪,多次圍繞著樓蘭而展開。漢武帝時期,公元前108年,漢王朝征服了樓蘭。可是匈奴聽說樓蘭臣服了漢朝,頗為不滿,便起兵攻打樓蘭。樓蘭無奈,隻好兩麵應付,後來當西漢師將軍李廣利領兵征討大宛的時候,匈奴指示樓蘭王伺機攔劫。漢軍從俘虜口中得知這一消息後,即呈報朝廷,武帝詔命漢軍逮捕了樓蘭王,解送長安。西漢政府責問樓蘭王為什麼通匈奴?答曰:“小國在大國間,不兩屬無以自安,願徙國入居漢地。”漢武帝很讚賞他的實話實說,體諒到小國的苦衷,便下令護送其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