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談判過後多是非(1 / 3)

談判是一場考驗雙方意誌、耐心的大比拚,誰先沉不住氣,誰就輸了一半。而相比起手中籌碼不足的諸葛亮,此時的郭嘉不要太幸福。諸葛亮是聰明,隻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自身條件擺在那裏,任你舌燦如花,麵對強勢的對手,最終也隻能屈服。所不同的恐怕也隻是需要付出的代價的多少。

弱國無外交!這是諸葛亮這些天談判下來的最大感受。朝廷勢大,作為朝廷代表的郭嘉隻需要一個不經意的舉動,就會讓諸葛亮等人擔驚受怕半天。不是郭嘉有多厲害,而是郭嘉身後的朝廷讓諸葛亮等人感到難以應付。郭嘉的一舉一動都可能暗藏玄機,雖然事後多次證明這隻是郭嘉的個人行為,但每一次諸葛亮等人都不敢掉以輕心。

不過這種叫人鬱悶的日子也快要過到頭了,談判終於進入了尾聲,在諸侯退讓較多,朝廷讓步較少的情況下,這場關係天下安定的談判總算沒有白費功夫,好歹達成了一些共識。

三年,這是朝廷同意與諸侯暫止兵戈的最大期限,雖然不知朝廷最終是否會遵守,但有了這個保證,自己回去總算是有了個交代。而諸侯所付出的代價就比較大了,江東孫權付出了廣陵、廬江,全麵退守長江以南,河北袁熙則是付出了青州,全麵退守黃河以北,荊南劉備倒是沒有割讓土地,但巨額的戰爭賠款,也叫本就不怎麼富裕的荊南財政雪上加霜。

除了讓朝廷答應三年之內不對諸侯動兵外,諸葛亮等人在長安並無其他收獲。禮物送出去不少,可長安的權貴卻是人心不古,光收禮不辦事,氣得諸葛亮心中暗恨卻又無可奈何。

諸葛亮等人此來長安,除了談判之外,還另有任務,便是刺探朝廷的軍情。最好是可以收買到朝廷將作監的人,從而得到朝廷軍中所用的各類軍械裝備。那些射程遠,威力大,準頭足的軍械,早讓各路諸侯垂涎三尺,後悔當初沒有像劉協那樣重視工匠的作用,以至於等他們後悔想要重用那些工匠的時候,那些能工巧匠差不多已經叫朝廷一網打盡。

諸葛亮等人希望可以得到那些軍械製作的圖紙,那樣即便不能創新,仿製總還是可以辦到的。哪怕製作出來的軍械比不上朝廷所製的威力大,那也可以縮小兩軍的軍械差距。

隻是願望是美好的,但實行起來卻很困難。作為朝廷的機密單位,將作監閑人止步,在將作監的外圍,長期駐紮著兩支三千人的軍隊。但凡是身份不明之人接近將作監百米之內,守軍可先斬後奏,事後還不必承擔任何責任。

這規矩雖然看似不講理,但隻要生活在長安附近的人都知道這條規矩,這樣一來,那些受不了諸葛亮許下的重賞誘惑而鋌而走險的人,死得也就不冤了。誰叫你過去的?都警告過你不要靠近了。

死亡永遠是警告他人的最佳手段。在被毫不留情的當場擊殺了數十人以後,諸葛亮也就死了派人潛入將作監的念頭。而在潛入偷盜這條路行不通以後,不肯死心的諸葛亮便打起了收買綁架的念頭。

可讓諸葛亮鬱悶的是,將作監的成員及其家屬早被朝廷集中安置在一起,外圍同樣有軍隊保護,而且即便有人外出,身邊也有軍卒跟隨,諸葛亮的人壓根就找不到下手的機會。至少在離開長安以前,諸葛亮不打算冒險。

年關將近,完成談判任務的諸葛亮受邀參加朝廷的過年慶典。諸葛亮本不想繼續在長安逗留,荊南還有許多事等著自己回去處理,哪有閑工夫在長安浪費時間。但顧雍的提議讓諸葛亮改變了主意。

僅憑荊南一家之力,想要綁走將作監內的工匠有些力不從心,但若是再加上江東,那成功的可能就加大了一些。諸葛亮本還想叫上審配,大不了到時三家共享“勞動成果”。不想審配、郭圖、辛毗在與朝廷談判結束以後,當天便啟程返回河北,也不知他們為何要走得那麼急。

“先生,驛館來了官兵,已經將我們包圍了。”就在諸葛亮與顧雍商量擄人計劃的細節時,諸葛亮身邊的小廝周不疑匆匆跑了進來,神色驚慌的稟報道。

諸葛亮與顧雍對望一眼,發現對方都是一臉的迷惑,不明白朝廷為何突然派兵前來捉拿自己。自己是打算著趁離開的時候擄幾個將作監的工匠回去,可這不是還沒動手了嘛。難道朝廷能夠未卜先知?

前來拿人的曹彰還算客氣,並沒有對諸葛亮等人動粗,隻是將諸葛亮、顧雍分別看押在東西兩院,防止他二人串供。諸葛亮也試圖想要通過交談探探口風,隻是曹彰卻毫不理會諸葛亮的詢問。

“郭奉孝,朝廷這是何意?”等到郭嘉出現,諸葛亮立刻一臉怒色的質問道。

“呦嗬~你倒是挺會惡人先告狀的。”郭嘉聞言一笑,隨即一指諸葛亮反問道:“諸葛孔明,朝廷此番待爾等不薄,爾等因何恩將仇報,擄人不成殺人滅口,這難道就是爾等此番前來談判的誠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