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像類似於上述的金融“實驗”,國外的旅遊觀光者和從事這方麵研究的學者,經常會遇到。在他們看來,這些現象很有意思,不過也讓他們為手中的錢感到有些迷惑。今天,清朝政府的金融“實驗”一直在進行著。這一點,從經常變化的銅錢與銀子的比價,我們就可以清醒地看出這一點。前文我們已經提起過,一兩標準銀子的千分之一,就是每一枚銅錢的價值。在鑄造銅幣的時候,如果減少每一枚銅錢的實際重量,可想而知,它在流通的過程中一定會受到影響。今天,銅錢的價格又發生了改變,每一千八百枚銅錢,才能兌換一兩銀子。當然,每一天這個比價都在變動。在大城市裏,以及商業貿易較為發達的地區,人們設有專門的商會。在那裏,人們可以每天決定銅錢對銀子的比價。
曾經,有一個皇帝,非常聰明。他大筆一揮,下了一道政令,在原先的基礎上,將銅錢貶值一倍。也就是說,皇帝規定,以前一枚銅錢的價值,相當於現在的兩文銅錢。對於這位高高在上的天子意誌,國家的絕大部分地區順從了。但是,有一些地區卻不肯接受。他們認為,這是一種極為荒謬的做法。雖然絕大部分地區按照皇帝的做法行事,但是他們有自己的獨特方式。而這種方式,是皇帝萬萬想不到的。根據這條規定,現在使用兩倍於先前的銅錢,才能購買一兩銀子。如果有人不知道這一規定的話,那麼,他在帝國各個地方遊曆時,不免會遇到一些事情。而這些事情,一定會讓他感到很奇怪。
比如說,在一個村子裏,兌換一兩銀子,他需要花費三千六百文銅錢;而在另外一個村子,僅僅相隔十二裏路,兌換一兩銀子,卻隻需要花費一千八百文銅錢。更為奇怪的是,如果在這兩個地方,他分別賣出一兩銀子,那麼兩處所得的銅錢是相等的。在上麵所說的例子中,一個村子雖然接受了皇帝的貶值令,但是相應的,所有的物價也已增加了兩倍。這樣一來,所有的生意還是像以前那樣,並沒有受到實質性的影響。在另外一個村子,那裏的人們更加理智。對於皇帝的政令,他們根本不予理會,而是按照自己認為對的方式去做。
在國家的銀庫緊缺的時候,另外一位皇帝想出了一個辦法,決定下一道指令,用鑄造出的鐵錢來代替銅錢。皇帝的這種做法,實在不是高明之舉。很快,滿朝上下,所有的人一致反對。不管采用哪一種比價進行兌換,對於鐵錢,人們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如果把這些銅錢發給軍隊的士兵,他們馬上就會將其扔掉。如果你想找一些這樣的鐵錢留作紀念,那麼到北京城外,隨便找一個地方,你都可以撿到一大堆。在人們看來,這些鐵錢一點價值也沒有。於是,人們早就將它們扔到野外,現在差不多快成古董了。
銅錢被鐵錢所取代,這一政策在清朝帝國的實施,導致某些地區產生了一種奇怪的現象。這種現象表明,在中國,與皇帝的任何旨意相比,民眾的意願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可以說,民眾的意願是一部法律,在國家內部擁有最高的權威。同時,這種現象還說明,在中國人的性格裏,不僅有包容忍耐的一麵,還有勇於反抗和鬥爭的一麵。因此,我們有必要對這種現象作一番必要的論述。
在一些地區,人們為了應對鐵錢,開始使用不同數目的銅錢。這些數量不等的銅錢,被人們拿來當做一百文使用。曾經,我發現了如下情況:在一個鎮上,人們把七十七文銅錢當做一百文用;在另一個鎮上,人們把八十五文銅錢當做一百文用;而在第三個鎮上,六十一文就是一百文的價值;第四個鎮上,七十二文代表一百文。這些比價,看起來雜亂無章,讓人摸不著頭腦。實際上,這種現象很容易得到解釋。這些地區根本對鐵錢的發行不予理會。於是,地方政府便提出了一個建議,把鐵錢與銅錢的比價調整為一比一。也就是說,一百文鑄幣中,有五十文銅錢,也有五十文鐵錢。然而,這個建議也遭到了人們的拒絕。接著,就這一問題,當地老百姓與地方政府繼續爭論和交涉。最後,經過各自的讓步和妥協,雙方達成了一個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