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亂婚”又稱“群婚”,是人類處於原始社會時期時一種沒有固定配偶形式的婚姻關係。由於野蠻和蒙昧,那時沒有習俗和製度對人類婚姻進行約束和規範,可以說“雜亂婚”隻是一種原始的婚姻形態。
在人類尚未完全擺脫動物屬性的時代,人與動物的婚姻形態近乎接近,沒有倫理道德和製度來規範。這是一個雜亂婚的時代,隻有依靠這種婚姻形態人類才能夠在殘酷的自然條件中繁衍生存下來。雜亂婚是一種婚姻形態,而並非婚姻製度。
王充《論衡》書影
有關雜亂婚的傳說和曆史記載
在曆史上,可以搜集到一些關於人類雜亂婚形態的傳說。《史記》中記載的薑產後稷的故事以及王充在《論衡》當中引述的“簡狄吞燕卵而生契”的傳說在曆史上都比較著名。
商始祖契的母親簡狄成為上古時期“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帝嚳的妃子以後,兩年多都沒有懷孕。帝嚳帶著她出遊,簡狄的母親帶著她去女媧娘娘廟燒香求子。路過玄丘,簡狄的妹妹慫恿簡狄到玄池泡澡。兩人在洗浴的時候,一對燕子飛來,竟在池子裏裸露的石頭上下了一個五彩鳥蛋。簡狄覺得好奇,想收藏這奇物卻不知道放在哪裏,她突發奇想把彩蛋拿到嘴裏保存,卻不小心把它吞進了肚子。之後,便懷有身孕。
這些傳說在現代被看做荒謬奇異,但這也從側麵反映了人類亂婚導致誕生兒不識父親的現象。除了一些傳說故事,直接反映人類亂婚形式的文字記載也有很多。《列子湯問》:記載“長幼濟居,不君不臣;男女雜遊,不媒不聘。”從文中可以看出,最初的人類社會中,長輩和晚輩混居在一起,沒有貴賤尊卑的區別,男女雜遊野處,人們不用說媒聘娶就可以隨便發生性關係。《呂氏春秋恃君覽篇》也記載:“希太古嚐無君矣。其民聚生群處,知母不知夫,無親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別,無長幼之道。”其表述的意思是:遠古時代沒有君主,人們隻認識自己的母親,卻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沒有親戚、兄弟的概念,也就不會有上下尊卑的道德規範。這些都指出了人類社會最初的雜亂的婚姻形態。
雜亂婚產生的曆史原因
遠古時期,人類的祖先與野鹿、羚羊為伍,逃避著柴狼虎豹等猛獸的侵襲與傷害,采集野果、野草果腹,捕殺野兔、鹿和遊魚,茹毛飲血充饑,人類還沒有完全擺脫動物屬性。當時的人類社會,人們智商和思想尚未開化,生產力低下,生產工具粗劣,人類想要生存就必須群體活動,共同對抗大自然。在這種曆史背景下,人們勞動和生活在共同的群體裏,由於人類剛剛完成從古猿到人的進化,處於生理需要就自然會出現兩性雜交,這樣的兩性關係也繼承和延續動物的原始雜交形態。這是與當時的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兩性關係。雜亂婚的出現也是人類從動物狀態向人類狀態過渡的產物。
原始狀態下的雜亂婚狀態究竟是怎樣的?
在雜亂婚的形態下,群團內的所有男子是本群團內全部女子的共同丈夫。反之,群團內所有女子也是群團內全部男子的共同妻子。這種雜亂的性關係沒有年齡和輩分的限製,更不分親屬,甚至也沒有任何子女、兄弟、姊妹的概念。人們互為夫妻,互不獨占,互不承擔任何義務。可能隻有母親出於原始的動物本能對其子女承擔有限、簡單的養育義務。
雜亂婚的產生是人類社會處於野蠻和蒙昧狀態下的產物。曆史的發展決定了這種婚俗最終會被更加文明的婚姻形態所取代。
延伸閱讀
薑產後稷的故事
“有氏”族中有個美麗的姑娘叫薑
, 她嫁給了另一個氏族的首領帝。夫妻婚後很恩愛,美中不足的是,薑婚後一直沒有懷孕。有年冬天,下起了大雪。薑的家裏沒有柴了,她需要到外麵拾柴。但是,她在雪中迷了路。正當她手足無措時,突然發現雪地裏有一行清晰的腳印,她又驚又喜地踩著這些腳印走去。這次奇遇過後,薑懷孕了。在分娩之際,卻發現生出來的是個肉球,薑把肉球拋棄了。但是,在自然界萬物的保護下,肉球沒有受到傷害,並且外殼裂開變成了嬰兒。薑發現孩子時,正有一隻老虎給嬰兒喂奶。薑
欣喜的把嬰兒接回了家,並取名為“棄”。
棄長大後,由於擅長農業生產,被推舉為部落首領。部落聯盟的首領堯知道了棄的事跡,推選棄掌管部落聯盟的農業生產,官名為“後”,以後人們都稱棄為“後”。後來,這個氏族越來越繁榮,就尊奉後為他們的祖始,族名叫“周”。後教民稼有功,人們尊稱薑為“薑聖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