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嶽之首的泰山,本是人山人海的旅遊勝地,卻因為連續七天的閉山,把山上的工作人員和遊客拒之山外,而顯得有些蕭條。
在那一覽群峰的泰山山頂,卻有著七盞閃爍的明燈,雖有山風襲來,但燈火卻沒有一絲的晃動,而在燈前卻一個黑色的身影,他在這山風中衣襟獵獵作響,顯得格外詭異。這人一襲黑袍,在七盞燈前盤膝而坐,眼神一片滄桑與漠然。黑白間雜的頭發下,剛毅的臉上此時卻看不出任何的表情,隻是靜靜的坐著,抬頭望著天空,好像在等待著什麼,就這樣黑夜不知不覺的到來了。
今晚的月色很皎白,空曠的天空上還淩亂地掛著幾顆閃亮的星辰。在這皎白的月色下,以至於那黑袍人的身影遠遠看去就像一隻昂月長嘯的黑狼一般。黑袍人名叫張濤,乃是道家天師府的掌門人還是國家國寶級的科學院院士,迷信與科學這對立的雙重身份,也代表著兩個世界的巔峰,也唯有樣的身份,他才能讓政府關閉泰山這個景區七天。而且身為科學家他的實力也代表著現世修真界的巔峰心動期巔峰。心動期雖隻是修真的入門初期境界,但在這個被佛道稱之為“末法時代”的現世,卻亦然代表了這個時代修真的巔峰。
畢竟自數百年前明朝劉伯溫,張三豐與鐵冠道人三大高手聯手於金陵紫金山上布陣施法,借沈萬山聚寶盆凝聚九州龍脈,斬斷天地靈橋後,仙凡路斷神人兩分,從此天庭眾神無法再臨凡塵,人間靈氣更是每趨日降。數百年以來,仙佛兩道再無成佛做祖亦或受封成神者。神人兩分,民眾信仰缺失,邪欲蒸騰,世若熔爐。
便是追求亙古天道的仙佛修行者也因為天地間靈氣的極度匱乏而難以精進,明清時節尚有大造化修士憑借殘餘靈氣與異寶得道飛升,大多數卻隨著大限的到來而坐化。
而當時代步入21世紀的現代社會後,世間修士通過正常的修煉吐納,已經連煉氣十二層後的築基都無法突破了,修真的入門基礎卻成了一道天塹。要不是張濤的得到一本另類的修真法典,他可能也在為著築基而拚搏。《七情六欲決》便是這部一聽名字就知道不是正道的功法,卻有非一般的修煉方法,它不是以天地靈氣來修煉,而是依靠吸收欲望之力來修煉。
這本法決是張濤年輕時參加破四舊時,在打砸神像時,無意中在碎石堆裏發現一本油布包著書,鬼使神差的便偷藏了起來。
回到家中看著裏麵的內容,張濤便抱著試一試的想法修煉了起來,在那個各種情緒迸發的時代,張濤一試便成功了,而且效果明顯一下便突破到達煉氣六層。
張濤感到自己精氣充沛的狀況,卻沒有聲張,連最親近的人也沒告訴,畢竟在那樣的時期他還不傻。
就這樣張濤小心翼翼的生活與學習著,後來在“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號召下,其投身與科技研究中,在《七情六欲決》的影響下,張濤的大腦仿佛再開發一樣,耳目一新學什麼都快,加上體力充沛不知不覺便幹出了一番成就,成為了研究院院長。後來在不敏感的時期,張濤爆出了修真者身份,因為其實力被道家天師府任為掌門人。
但人不可能一帆風順,《七情六欲決》就是因為它需要的是不同的情緒,其中就色,欲,貪欲,殺戮之欲,暴怒之欲等等,而這往往是心魔之源,修煉者在修煉是亦會受其影響,及易產生心魔。而也因此張濤在心動期便現入瓶頸,因為這個境界是修真的第一個危險階段,道心最容易發生意外的時期。
而修煉了《七情六欲決的》張濤極易發生危險,因而為了心的平靜,張濤便要彌補心中的遺憾,達到無欲無求,今天就是他彌補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