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起源的傳說

中國是世界上有名的文明古國,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曆史,勤勞善良的中國人民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我們中國人被稱為“炎黃子孫”,“炎黃”指的是距今大約四千多年的黃帝和炎帝,據傳他們是華夏民族的始祖。我國古代有許多傳說,最早的傳說大多是氏族部落關於本部落的來源及其祖先的神話。那時候,因為人們還沒有足夠的科學知識,所以無法解答千奇百怪的自然界現象,於是便以豐富的想象創作出盤古開天地、女媧補天、共工怒觸不周山等神奇的故事,以解釋天地萬物的形成。

那麼,人類究竟是從何而來的呢?其實,人類是由類人猿經過長期進化演變而來的。在我們的國土上,很早就留下了遠古人類活動的遺跡。

中國大地上的原始人群

除了個別省區之外,中國都有分屬於考古學上稱為舊石器時代的早、中、晚期的文化遺存出土,共計已有二百餘處。已知中國最早的原始人類化石發現於雲南元謀,距今約一百七十萬年。

中國境內舊石器時代早期的最重要的人類化石是北京人。第一個完整的北京人頭蓋骨化石,是1929年發現的。北京人生活在七十至二十萬年以前,處於猿人階段,能直立行走,有語言功能,腦量接近現代人。他們群體穴居,使用粗糙的石器,過采集和狩獵的生活,知道使用火並能保存火種。

舊石器時代中期的重要人類化石,有馬壩人、長陽人、丁村人等。丁村人發現於山西襄汾,處於古人階段,距今約十幾萬年,其體質已接近現代人,使用的工具遠比猿人進步。

舊石器時代晚期的人類化石,出土更多,主要有柳江人、山頂洞人、河套人等,距今約數萬年至萬餘年,處於新人階段,體質形態已基本上消失了原始性。他們能使用骨針縫製衣服,活動範圍比較廣泛。這個階段的人群,已開始步入氏族社會了。

母係氏族社會和父係氏族社會

緩慢擴大的原始人群,在新人階段,逐漸排除了兄弟姐妹問的婚姻關係,形成婦女居主導地位的母係氏族社會。到了考古學上所稱的新石器時代,氏族社會中出現了農業,婦女從事農業勞動,主持分配。

中國境內的新石器時代遺跡遍及全國,有一些是完整的村落遺址。在黃河流域發現的著名的考古學文化,有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仰韶文化距今約五至七千年,是母係氏族社會的發達時期。龍山文化距今約四千餘年,在龍山文化時期,男子在社會上已取得主導地位,父係氏族社會取代了母係氏族社會。

中國許多曆史傳說,如有巢氏巢居、燧人氏鑽木取火、伏羲氏結網、神農氏嚐百草等,都隱約反映了中國先民在其發展的特定階段的生活經曆。黃河流域薑姓炎帝族、姬姓黃帝族共同與九黎蚩尤族鬥爭的傳說,黃河下遊太吳氏與少吳氏的傳說,都反映了氏族社會時期部落之間的關係。至於堯、舜、禹活動和“禪讓”傳說,則反映了由血緣氏族部落進入地域氏族部落聯盟的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