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易和何晶晶左拐右轉,終於來到後院的一片小林子裏。隻見一排竹林後麵露天搭了個三麵環繞正中開口的小草棚子,棚子裏掛著梅蘭竹菊四君子。正中擺著一張古色古香的幾案,上置一具古箏,一個身著唐衣掛衫的中年男子盤腿坐於幾案跟前,正微閉雙眼陶醉的輕撫琴弦,悠揚的琴聲正不斷的從他的指間流蕩出去,而在他的旁邊,靠著一張古銅色的竹製方桌,兩把藤椅,方桌上黑白對弈至半途,仿佛主人剛剛離去一般。
此時一陣微風吹過,那竹林迎風搖擺,似一麵精致屏風隔斷了世俗喧嘩。楊易置身其中,感受著琴聲,感受著這絲毫不做作的文雅之氣,忍不住閉上眼睛,將自己的心神沉澱下來。這時自己體內那龍之血脈在這樣的環境下竟瘋狂的運轉著,他知道這就是自然的力量造成的。
楊易此時覺得自己十分的舒服,自己的情緒正隨著那琴聲時而激昂,時而平靜。片刻後,琴聲終於停了下來,而楊易竟然還置身於剛剛的那種意境久久不能平息。
何晶晶上前向自己的父親問好,楊易的父親答了句:“恩,回來了?你今天怎麼帶來同學了?”何晶晶忙回答:“父親,我同學得知我養的兔子中有一隻尾巴上有一抹紅色,所以想來看看,我是來跟你說一聲的。”
何晶晶的父親叫何誌文,是一個典型的從小受古典儒家思想熏陶的華夏人,因為何家自祖上開始家業就已經頗大,而在現如今的社會中他們家也有許多人開始經商,所以才可以致使何家經百年風雲也不衰敗。這時何誌文聽自己女兒這樣說,便開始打量起眼前這個小夥子來,何誌文心想,自己女兒十幾年來這還是第一次帶了男孩子回家來,而且自己剛剛也注意到女兒的神情,知女莫若父,自己當然清楚,女兒是情竇初開了。想到這裏,他當然要好好觀察觀察了。
何誌文細細地看著眼前的這個藍色頭發,藍色眼睛的男孩,身著一身純白色的休閑裝,隻見他閉著雙眼,完全不覺周圍的一切事情,表情平淡,沒有絲毫的雜質,渾身透出一股不凡的氣質,不覺在心中微微點了點頭。畢竟自己幾十年人生是閱人無數,他隱約覺得麵前這個男孩子不普通!何晶晶見自己的父親在仔細的打量著楊易,她連忙走過去輕輕的碰了一下楊易。
楊易緩緩睜開眼睛,一看,隨即便明白發生了什麼事情,連忙對著何誌文歉意的說到:“伯父,我叫楊易,剛剛有些失態,實在是不好意思,隻是因為伯父的‘廣陵散’彈得實在是令我如癡如醉,使我仿佛身臨其境,感受著曲中描寫的那贏政的怨恨和憤怒,慷慨激昂。如果有什麼不到之處,還請伯父見諒才是啊!”
楊易的話一出口,沒有想到令何誌文和何晶晶都十分驚訝,時下知道古箏的人是越來越少,而知道廣陵散,又能聽出其中意境之人更是少之有少,何誌文沒有想到一個在如今這個現代城市中從小成長起來的男孩還知道這些,而且還從琴聲中感受出其中的意境來!其實不止是何誌文,就連何晶晶都不敢相信!這時何誌文激動的問到:“你也懂古箏?”
楊易正色的點點頭:“我涉獵不深,略知一二吧!”何誌文卻說:“你是晶晶的同學,也就是我的晚輩,我叫你小易如何?”楊易點頭表示認可。何誌軍又說:“你也不要謙虛,小易,剛剛聽你這樣一說,我的心裏也癢癢的,古箏修性,琴能會友,不知你可不可以給我們彈上一曲呢?”
何晶晶一聽就知道父親的用意,立刻臉紅了起來嬌嗔道:“父親,你不要為難人家”話沒說完就被何誌文揮手製止了。
楊易自然也明白,便也大方的說:“如果伯父不嫌我獻醜,我就彈上一曲吧!剛剛伯父彈奏了一曲慷慨激昂的‘廣陵散’,那我就彈一曲較輕快的‘漁舟晚唱’吧!”說完,就朝小草棚子的古箏處走去。何誌文和何晶晶又是一楞,他們可知道‘漁舟晚唱’對指法,音韻的運用是多有難度。
楊易盤坐於幾案之後,雙手輕按琴弦,試了幾個音,然後就深深地吸了口氣,慢慢閉上眼睛。楊易自然學過古箏,憑楊易如今的聰明,當然可以想象楊易並不是在故弄玄虛。隻見他左手輕按琴弦,時而微壓,時而顫動,而右手則歡快的來回撥弄著琴弦,一曲歡快的“漁舟晚唱”便一蹦一跳的從指間飄蕩出來。楊易全身心的投入到其中,他儼然不知自己這樣做給他帶來了極度危險的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