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坐論龍座 (1)(1 / 2)

“何焯,此時、此刻、此地,除了天地,隻有你我二人,平心而論,你覺得當今聖上如何?”

拋開取悅龍心之意,在南書房侍候了一段時間的何焯真心以為——“當今聖上可謂千古一帝。”

康熙爺早承大業,勤政愛民。經文緯武,寰宇一統。雖說是恪守祖業,然順治帝留下遺患甚多,康熙爺要守業更要開創。他聖學高深,崇儒重道,幾暇格物,豁貫天人,尤為古今所未覯。他在位這些年,除螯拜、平三藩、收台灣,平定準噶爾叛亂,遏製沙皇俄國的擴張。放眼普天之下,久道化成,風移俗易,天下和樂,克致太平。

綜觀曆史,堪與康熙帝相比的君王,前無古人後……怕也少來者吧!

何夫子點頭稱是,“康熙爺確實是一代明君,所以在立儲之事上絕不會馬虎。加之有二廢太子之事在前,聖上更不會隨心立儲,你以為呢?”

立儲之事已成當前大事,雖然康熙帝不言,但私底下九之奪嫡早已鬧得沸沸揚揚,何焯也深感此事重大,“那麼你是覺得四爺最有希望繼任皇位嘍?”

何夫子搖了搖頭,蹙眉道:“我不是聖上,我無法洞察他老人家的心思。但我可以肯定,你的八爺是絕對不可能坐上那把椅子的。”

“為什麼?”

為什麼她竟能這樣肯定?

何焯侍奉八爺左右的這段時日,他冷眼旁觀,無論是才是德,八爺都是皇子之中非常出眾的,更別說他還受到一大堆官員文人的支持。

“依我看,八爺深得人心,朝中大半的官員暗地裏都支持立他為儲君,若聖上依附臣子之心,那八爺是最有希望坐上那把龍椅的……”

何夫子揮揮手打斷他的話,“我隻是一個印書女,我不懂天下大事,更不敢妄言什麼樣的人可以執掌天下,指揮山河。我單從我一個小戶人家的想法去看——

“滿人從關外浴血殺進關內,不過幾十年的光景。縱觀曆史,哪朝哪代的皇帝不希望自己的江山千秋萬代?以康熙爺的眼光,自然也是放眼今後的。如今聖上已經是六十的人了,可身體健碩,他千秋之後繼承江山的儲君怕起碼得過了不惑之年,那麼他的目光必然要鎖定孫子輩中可以繼承大位的人選——在弘字輩的皇孫中,你以為何人較為出眾?”

她還真不是一個簡單的印書女呢!連皇孫那輩都考慮上了。

何焯惟有搖頭,“我可沒有聖上那麼長遠的目光。”

“我也沒有。”在他的驚愕中,她伸出了手指,“但數數——我是會的。”

她此言何意?

“八爺有幾個兒子?”

這倒不難算,何焯回說:“隻有一個。”

皇家的事,他所知還不敵她之一二,還是讓她來說吧!

“八爺膝下隻得一子弘旺,康熙四十七年正月生,其母為妾張氏。還有一女,康熙四十七年五月生,其母也是妾。福晉郭絡羅氏,雖出身高貴,乃和碩額駙明尚之女,然未有所出。就那麼一子還時常病病懨懨的,也未能及早入南書房,同一幹皇孫們習文練武。

“再看四爺,與八爺差不多年歲,卻已有十多位子女,除去早殤的,已見聰慧的就有長子弘暉、三子弘時、四子弘曆、五子弘晝,六子弘瞻、七子福惠,其中弘時、弘曆、弘晝這三人在皇孫輩中已是嶄露頭角——若你是康熙爺,考量了眾皇孫後,你會選擇誰來繼承自己的江山?”

對子息一說,何焯在朝中亦有所聽聞。傳聞康熙帝斥責八爺時曾言其“迄今未生子”,約莫就是對弘旺乃賤母所出,血統低微有所異議。

然何焯並不以為此事已成定局,“八爺方而立之年,子息之事還長遠得很,未必就會如此了了。”

“那是你不了解衛家的血統。”

何夫子從八爺的生母開始說起:“就拿八爺的生母良妃來說,她的美麗出眾是眾所周知的,即使年過三十依然深得聖上寵愛,可她卻隻為康熙爺留下了一子。

“與之差不多時候受寵的郭絡羅氏宜妃卻為康熙爺生下了五位皇子,其中三位康健;與之受寵年限一般的馬佳氏榮妃和四爺的生母烏雅氏德妃都育有六位子女;就連康熙爺晚年受寵的王氏密妃在受寵的八年間也誕下三子——這中間難道沒有什麼可說的嗎?

“再看衛家,祖父隻留下我父親、二叔和良妃,我父親早逝,良妃隻留下八爺一人,二叔倒是妻妾成群,可所生子女不過四人,其中三人早夭,留下來的惟有衛成器這一個命根子。由此可見,衛家確是子息單薄。”

何焯漸漸明白了她的意思,“你是說依照衛家的血脈和八爺這些年的現狀看,他膝下怕隻得弘旺一子,與四爺的那幾小爺相比,那麼康熙帝他決不可能把皇位傳給……”

他說不下去了,隻是簡單幾句,拋開什麼才德口碑不說。若他是皇帝,也不會將大位傳給隻得一子的八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