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4章 藍田生玉(1 / 1)

“釋義”藍田縣盛產美玉。比喻名門出才子。

“出處”晉·陳壽《三國誌·吳書·諸葛恪傳》

(裴鬆之注引《江表傳》)

三國時,諸葛亮、諸葛謹兄弟二人各事其主:諸葛謹在吳,諸葛亮在蜀,其實他們還有個兄弟諸葛誕在魏,當時人都說:蜀得龍,吳得鳳,魏得狗。諸葛謹的兒子諸葛恪,字元遜,後為吳主孫亮的大將軍。他從小就很聰明,很受孫權喜愛。諸葛恪六歲那年,有一次孫權在宮中設宴,諸葛謹自然要參加,孫權讓他把諸葛恪也帶上。諸葛謹的臉比較長,孫權乘著酒興想開他一個玩笑,就叫人牽來一頭驢,在驢臉上寫了“諸葛子瑜”四個字。“子瑜”是諸葛謹的字,大家見了,都捧腹大笑起來。

諸葛謹覺得很難堪,但孫權是國君,他也不敢說什麼。這時,諸葛恪走到孫權麵前,要求讓他在驢臉上再加上兩個字。孫權就讓人拿來筆墨,諸葛恪在“諸葛子瑜”後麵加上“之驢”兩個字,這樣,驢臉上的字就成了“諸葛子瑜之驢”。

當時參加宴會的有滿朝的文武大臣,大家見諸葛恪才六歲,就有這樣的才能,都十分驚歎,孫權也非常高興,就把毛驢賞給了諸葛恪。

後來又有一次,諸葛恪到孫權那兒去玩耍,孫權問他:“你說說看,你的父親和你的叔叔誰更高明一些?”諸葛恪回答說:“當然是我的父親更高明。”孫權就讓他說出道理來,他說:“我的父親更懂得去侍奉賢明的國君。”

諸葛恪的話表麵上是誇父親,實際上是在誇孫權賢明,所以,孫權聽了以後十分高興,對他更加疼愛。孫權曾經對諸葛謹說:“人們都說藍田盛產美玉,名門多出賢良,真是一點都不虛呀!”

藍田在古代以出產美玉而聞名,“藍田生玉”比喻賢父生賢子。也作“藍田出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