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造反(1 / 2)

細雨婆娑,鹹陽城內升起清霧,朦朧中怡人寧靜。

突然,急促的馬蹄聲由遠而近,驚得幾許閑人男女推窗而望。

這人正是劉凱。

六月間雨仍是偏涼,打在身上並不舒服,但是劉凱毫不在意,一心策馬狂奔,猛地幾揮長鞭,那高馬長嘶聲,馬蹄驟然加急,帶起串串煙雨。

進了宮,劉凱顧不得整理儀容,急入殿中拜見嬴政。

偌大的殿內依然冷冷清清,隻有嬴政、李斯、柳常侍三人,柳常侍立於門內,半閉雙眼似睡非睡,而正中嬴政與李斯低語交談,這會兒見劉凱跪拜,一時輕皺眉頭問起:“嫪愛卿因何如此狼狽?”

劉凱身上衣褲早已被打濕,正緊緊地貼在身上,衣角猶在不住滴水,頭上發髻散亂,幾縷濕漉漉的頭發垂在臉龐,確乃狼狽。

伸手抹掉額頭雨水,劉凱接道:“請儲君恕嫪毐不顧儀表,因有急情稟告!”

嬴政和李斯同時大愣,前者疑惑問道:“不知嫪愛卿因何事如此急迫?柳常侍,先帶愛卿換套幹爽衣物!”

“謝儲君!”

也不差這一刻,再說身上濕乎乎也是難受,劉凱拜謝後跟著柳常侍進入後殿,換了套衣物後回轉。

嬴政和李斯見劉凱走出,齊齊望了過去,看來多有好奇他有何急情。

“今日韓闖和龍陽君分別來訪,告之兩件事情,微臣覺得有必要稟告儲君!”劉凱頓了頓,接著說道:“韓闖說,曾在櫟陽碰到長安君和郭開共乘一車,似在密謀何事,而龍陽君說,此次趙國使團中有一人曾是看守儲君和太後的侍衛,這兩件事情微臣雖然不知真假,但覺得事過重大,所以才會如此急促入宮。”

嬴政和李斯同時一愣,互望一眼後,前者說道:“這兩件事情,本王已經得知,不知嫪愛卿為何覺得關係重大?”

這會兒,輪到劉凱愣住了,不過轉念一想又知是怎麼回事?

對於長安君這位潛在的隱患,估計嬴政早已安插眼線在其左右,而此次趙國使團人數超過以往,嬴政肯定也是有所懷疑才下令徹查,所以得知那侍衛的事情倒不奇怪。

其實這兩件事情本身稀鬆平常,奈何劉凱是後世穿越過來的,心中所知與現今情形兩相印證,不得不做出一個大膽的猜測。

成蟜要造反!

成蟜本應成為秦國儲君,奈何被嬴政橫插了一杠子,所以一直都不服這位便宜王兄,無時無刻不在密謀,想要造反重圖霸權,但導火索應該在樊於期身上。

據曆史記載,樊於期因為長期鎮守邊關,與趙國多有接觸,不知由何得知嬴政這位儲君居然不是莊襄王的親生兒子,於是他將此事告訴了成蟜,而後者正好苦於無正當理由舉旗造反,所以就此大舉反旗,不過最終造反失敗,成蟜逃往趙國,居然還受到趙王的冊封,至於樊於期兵敗後則逃往燕國。

現在劉凱幾乎可以肯定,樊於期就是那個通敵叛國者,這樣一來所有的事情都能解釋清楚了。

不過這番依據可不能說出口,劉凱略作思考,說道:“主要是前段時間趙國無緣無故地退兵,而且時機巧妙,所以微臣一直心中有所懷疑,正好與這兩件事對應上,所以微臣認為內有蹊蹺。”

沒有說得明白,但是劉凱相信嬴政能夠知道其中之意,果然後者大皺眉頭而道:“嫪愛卿難道認為長安君是那個通敵叛國者?要知當日殿中之人卻沒有長安君!”

嬴政雖然才智非凡,卻不是神仙,也沒有劉凱熟知曆史的優勢,所以理解上還是有少許偏差。

“長安君是不是通敵叛國者,這一點微臣不敢確定,但是最近的很多事情太過突然,微臣不自覺地將這些事聯係起來,至於其中蹊蹺為何倒是不好說!”

劉凱雖有九成九的把握,但還得為自己留條後路,何況本意隻是讓嬴政注意長安君就好。

嬴政麵色變了幾變,這才說道:“此事本王已知,須再做考慮,至於趙國那侍衛之事,嫪愛卿最好和太後說聲,畢竟當時本王年歲尚幼,很多事情已記不清楚。”

劉凱知道自己的目的達到了,所以欣然應是,退出大殿。

“李斯,你認為此事如何?”

殿內隻剩下三人,嬴政對於柳常侍乃是絕對的信任,對於李斯雖談不上百分百信任,不過對其才識倒是大為欣賞。

李斯沉吟片刻,這才接道:“其實長信侯與儲君的想法大多相同,隻不過更為大膽些!”

嬴政目光一寒,不再多說,伸手拿起案上書卷,看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