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秒的故事
呂佳
如今,不少同學聚會都變了味,本該是分享彼此經曆和故事的場合,卻成了變相的“炫耀會”。成功者滔滔不絕,標榜自己賺了多少錢、在社會上如何有關係;不如意者則少言寡語,黯然神傷。
然而,最近看到一個有關同學聚會的故事,卻讓人滿心溫暖,感慨萬千。
聚會一開始,主持會議的同學讓每人介紹一下自己這些年來的經曆,但有一個規矩:因為時間關係,最多隻能發言三十秒。第一個發言的同學,近年來靠炒房掙了大錢,他說:“我先在一家食品公司工作,然後又跳槽到房產公司,我倒賣了一間房,賺了百分之二十,於是我借錢買進第二套房,轉手,一下子賺了……”這同學正說得帶勁,主持人卻笑著打斷他:“停,時間到。”
輪到第二位發言時,他言簡意賅,幾句話就清清楚楚把自己的經曆交代了,餘下的同學也都是如此。因為限定時間隻有三十秒,每個人都不可能太多地標榜自己,成功也罷,失敗也罷,都隻有三十秒的表達時間。
一圈發言完畢,最令大家感動的,是一位收入微薄、從城東趕到城西來參加聚會的同學。他說:“昨天夜班,今天早晨睡過了頭,怕遲到了,騎了車一路趕來,在路上連闖了兩個紅燈,還好,沒被交警看到……”話到這裏,時間用完,他的經曆還沒介紹。主持人允許他延時,他卻擺擺手,笑著說:“按規矩辦。”
這段話看似還未進入正題,可包含的信息太多了—夜班可見工作辛苦,自行車可見經濟條件一般,他沒有任何值得炫耀的東西,放棄休息,趕了那麼多路,就是想來看看大家。這樣純潔的目的,在這個浮躁的社會裏,還能有幾人?
他的話說罷,大家都鼓起了掌。
三十秒的限定時間,讓每個人都不得不做出取舍,隻能挑自己覺得最重要的內容來說。覺得賺錢重要,說出的便是一串冰冷的數字;覺得同學之誼重要,那份“真”和“情”便自然而然地流露在一字一句中,成了聚會上最感人的一幕。
其實,發言也好,故事也好,想要打動人心,並無他法,最重要的隻有兩個字:“真”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