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聽了覺得十分有趣,他忽然想起來,原來的領班侍衛升職了,還沒有找到合適的人替補。於是,宋仁宗悄悄地回到自己書房,拿起筆來在兩張紙條上寫下了同樣的一句話:“誰先到達你處,便升任領班侍衛。”然後,他將紙條分別裝到密封的小金盒裏。
接著,宋仁宗派人叫來矮個子侍衛,讓他帶著一個小金盒送到負責皇宮內務的總管那裏。宋仁宗估計矮個子侍衛差不多已經走到半路時,又叫來高個子侍衛,同樣給他一個小金盒,讓送到那名總管那裏。
不久,總管傳回消息,他按皇帝的旨意,已經推薦高個子總管為領班侍衛。宋仁宗明明特意安排了矮個子侍衛先去,為什麼結果卻是這樣?原來,在矮個子侍衛和高個子侍衛離開之後,宋仁宗又安排了另外兩名侍衛,分別在半路上攔住他們打招呼,矮個子侍衛遇到可以聊天的人很開心,聊得不亦樂乎;高個子侍衛卻一心惦記著要完成任務,隻是匆匆打了聲招呼就繼續往前走,直接把小金盒送到了總管那裏,僅僅因為搶先了幾步,他就得到了一個改變自己命運的好機會。
宋仁宗感歎道:“人如果自己不努力,就連皇帝也幫不上他。”
(作者:張軍霞;推薦者:裴金超)
太守巧斷家產案
北宋時,侍郎李若穀在並州當太守。有一天,一個十二三歲的男孩跑來擊鼓鳴冤,說叔叔不認自己為侄,想要占有父母給自己留下來的家產。
這個男孩名字叫石娃,父母經商積攢了不少家產。兩個月前,父母帶石娃去幾百裏之外走親戚,離開家時,父親委托自己的弟弟幫忙照料家裏的生意。
可是,一家三口從親戚家返回的途中,父母竟染上風寒相繼去世,石娃一路費盡周折才回到家中,正準備進去,叔叔走出來大喝:“哪裏來的野孩子?”他急忙說:“叔叔,我是石娃呀,這裏是我的家。”不料,叔叔非但不肯相認,反而繼續嗬斥道:“胡說,我根本沒有你這樣的侄子,快滾!”說著,“砰”的一下關上門,任憑石娃怎麼叫,也不肯開門。
石娃沒有辦法,隻好告狀。李太守聽完,沉吟了一會兒說道:“你再回去敲門,看到你的叔叔出來就揍他一頓!”石娃搖頭說不敢,李太守卻說:“你若想讓我審理此案,必須照我說的去做!”
石娃沒辦法,硬著頭皮回去,用力推開門,狠狠地踢了叔叔幾腳,然後轉身就跑。叔叔被氣壞了,也跑去找太守告狀,說侄子不懂尊卑之分,竟然動手打他。
李太守一聽,立刻怒喝道:“既然承認石娃是你的侄子,為什麼還要霸占他的家產,你該當何罪?”叔叔聽了,又後悔又慚愧,隻好低頭認罪。
原本說不清道不明的家務事,就這樣被太守化解了。有些難以解決的問題,采取迂回的辦法,往往更容易實現目的。
(作者:張軍霞;推薦者:裴金超)
情義的底線
唐朝中後期,裴垍被提拔為宰相。他的老友,在山西任縣令的高林聽說後,專程來道賀。裴垍很高興,設宴與高林飲酒敘舊。吃喝盡興後,裴垍說:“你要沒什麼要緊事,就在這裏多住些日子吧!”還拿出自己積攢的三百兩銀子送給他。
高林很感動,那之後,他住在裴府,吃吃喝喝。一天,高林醉醺醺地來找裴垍說:“你是朝廷的大紅人,不如把我調到京城來,弄個‘京府判司’當當?”裴垍為難地搖搖頭說:“你是有才能,但這個職位不適合你。”
高林沒想到會碰釘子,整夜都沒睡好。第二天,他帶著一張空白的公務信箋來找裴垍:“我父母年邁、子女還小,可我那地方條件太艱苦,你就在這上麵隨便寫幾個字,幫我在京城謀個差吧!”裴垍還是拒絕了。
高林不解地問:“你為何願意款待我,卻不肯幫我這點小忙?”裴垍撕了那張公務信箋,說:“我在這上麵寫字就代表朝廷,我怎能因與你有私交就亂來呢?三百兩銀子可以送,但一紙信箋卻不能隨便相贈。”
人不能不講情義,但切忌因情義而逾越界限。做到公私分明,這便是重情義的邊界。
(作者:張小平;推薦者:潘光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