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全麵、係統地反映石嘴山市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共石嘴山市委七屆八次全委會提出的實施“產業對接、藍天碧水、民心”三大工程,全市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各方麵發生的深刻變化以及取得的輝煌成就,為進一步促進全市對外交流與合作,推動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全麵快速發展,2006年年底,石嘴山市委、市政府決定編寫出版一部階段性的專題史誌資料書《新世紀石嘴山》,並要求石嘴山市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謀篇布局,負責全書的主編和總纂工作。就此石嘴山市誌辦先後三次召開會議,討論擬定編寫方案,並審定了本書的篇目大綱、文體結構、資料收集範圍,落實了各部分的編寫人員等。在此基礎上,及時將編寫方案及大綱提交市領導審查。2007年1月10日,石嘴山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聯合向各縣、區、市直各部門下發了石黨辦發[2007]4號《關於認真做好〈新世紀石嘴山〉編輯出版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縣、區、市直有關部門的領導,要高度重視本書的編寫工作,落實專人,認真撰寫有關資料,務必於3月30日前完成向市誌辦提供資料長編的任務。
為了進一步做好本書的編纂工作,市誌辦舉辦了一期由縣、區、市直有關部門編寫人員組成的編寫培訓班,詳細講解了各章節的編寫內容、結構、文體、語言要求等相關要求。市直有關部門和各縣、區接到編寫任務後,大多數單位領導予以高度重視,落實人員,積極收集材料,撰寫資料長編,按時向市史誌辦提交資料。根據書稿編纂進展情況,為了不使全書總纂出版時間推後,在市誌辦隻有4名人員編製、辦公設備老化、經費嚴重不足的困難條件下,大家團結一致,夜以繼日辛勤工作,迅速撰寫、補齊書稿空缺的篇章。終於在2007年5月初完成了《新世紀石嘴山》97萬字的編輯、總纂、編審工作。
在本書初稿編寫工作接近尾聲時,恰逢中共石嘴山市委、市政府在全市掀起了為期8個月的“工業項目建設大會戰”、“生態建設大會戰”、“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大會戰”三大戰役,這是市委、市政府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麵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來寧夏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繼續加快石嘴山發展的又一項重大舉措。為此,在卷尾全文附錄了中共石嘴山市委書記田明和代市長王儒貴在全市實施“三大戰役”動員大會上的講話。
本書上限為2001年,下限斷至2006年年底。但考慮到一些事物記述的完整性和係統性,我們對有些內容做了必要的背景性資料上溯,同時也將有些內容的下限延伸至擱筆時的2007年6月底。由於本書內容、數據出自市直有關部門和各縣、區多個單位,故在詞語的表述和數據統計上,難免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或不盡統一的現象,對此,編者從尊重各業務主管部門的工作角度和“詳略互見”考慮,編纂時未作整齊劃一處理。在全書編寫工作中,參考了一些史誌文獻和報刊新聞資料。大事記采用編年體與記事本末體結合的體例;所記事項凡有具體時間可查的,均注明年、月、日;凡日不詳者附於月末,用“是月”表示,月不詳者附於年末,用“是年”表示;同一日發生的各事項排序,按編者先後收集到的順序排列;同日多項事項除第一條標明日期外,其餘用“”表示。卷首彩頁圖片均由各縣、區和市直有關部門提供(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卷尾宣傳彩頁由李煥生、張娟、霍金霞等獨立征集、提供。
在本書編寫過程中,市委辦公室文檔科在文件查找方麵給予了大力支持;自治區國史編審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鄭彥卿和副主任陳衛鵬,自治區地方誌辦公室副主任範宗興和原市誌辦主任黃立均對編纂工作給予了指導與支持;寧夏人民出版社政治經濟編輯室主任馬若飛擔任本書責任編輯,精心編輯修改,為提高本書質量作出了很大努力。在此,我們謹向所有關心與支持本書編寫出版的單位和個人,表示誠摯的謝意。
石嘴山市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
2007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