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赴會賈府李家聞喜(1 / 2)

眼看著四月降至,朝中才有了重新議定殿試的準確日期。這番殿試皇帝心有餘悸,看見哪個都覺得有抄襲之嫌,所以竟到了開考之前也未與讀卷大臣們透露。本朝科舉沿襲前朝製度,製策的題目均為一道,題長二三百字,所詢問不過一二事。隻是到了太上皇時期,題長均改為了五六百字,甚至千字左右。

因為題目冗長,所以增設了讀卷大臣為舉子們讀題。

士子們由黎明時分入殿,經了點名,散卷,讚拜,行禮等方能坐在蒲團上。由於有了前一回的經曆,這些士子們也算是老馬識途,本以為不會慌張,可沒想到一進大殿,便被眼前之景嚇的心魂俱戰栗不安。

含雲殿內比前一次整整多了一倍還多的禦林軍,且個個耳聰目明,這些士子們安分守己答卷也就罷了,要是誰想動什麼歪心思,立即就會別人捉住。

孝宗姍姍來遲,禮部尚書喬大人陪笑著上前:“請萬歲爺出題。”

禮部尚書的眼睛偷偷落在龍案上的一摞子書冊上。就見孝宗隨意抽出其中一本,隻憑著心意任意翻了一頁,眼睛落在其首句。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孝宗徐徐道出這幾句話,隨即將書卷往桌上一擺,轉身回到了龍椅之上。禮部尚書忙命內閣和禮部的書令官們將此句用館閣體謄寫在大大的宣紙之上,一式多份。小太監們早準備好了水晶圍屏,將這些宣紙黏貼在圍屏之上,依次往士子之間安置,以便大家瞧的清楚。

這臨時出題,確實叫一些心存僥幸者無可奈何,但對那些文筆紮實,筆鋒老辣,根基深厚之人來說,卻倒合了心思。

先不說含元殿裏如何忙碌,隻說盧氏自那日和乾覓說過宅子的事情時候,心裏就像是落下了一塊大石頭。趁著近日天氣轉暖,盧氏帶了岫煙往榮國府來,一來和老太太商議商議婚事,二來也順便瞧瞧黛玉,三來,盧氏想著,殿試結束後,無論結果如何,那乾覓總歸要往賈家來報個消息,到時候自己瞧瞧林丫頭怎麼個應答法。

盧氏雖然是不請自來,可賈母十分熱情。隻不過盧氏娘倆一進老太太的上院,就見仆婦們行走匆忙,臉上卻均帶了喜色。向來少往上院走動的李嬸娘跟著李紈也在,不但在,而且就端坐在賈母身旁,薛姨媽也在,竟被安置在了李嬸娘的下首位。

幾個姑娘挨著門口一溜每人一張小杌子,上房裏笑語不斷,賈母一見盧氏便笑道:“我們才念叨,今兒聚的齊全,卻獨缺舅太太和邢丫頭。”

“老太太可是有什麼大喜事兒,說出來也叫我們開心開心。”

薛姨媽忙起身要將自己的位置讓出來,盧氏一把按住她,薛姨媽推讓一番,她才重新落座,盧氏隻在旁邊新搭了張椅子。賈母與盧氏笑指了指李嬸娘:“姑娘們一日比一日大了,也該是咱們幾家子熱鬧的時候。喏,玟姐兒才說了親事,我們正和嬸娘說著怎麼賀她呢!”

盧氏忙道:“哎呦,這可是天大的喜事,不知玟姐兒說的是哪戶人家?”

李嬸娘麵有羞赧,正要開口,邢夫人已經按捺不住興奮之色搶道:“這家可了不得,是我保的這個大媒,說的是福王妃娘家弟弟。”

盧氏臉上閃過短暫的驚訝,不過很快恢複過來,口中連連恭賀:“像大太太說的,真是門好親事。”李嬸娘曾得盧氏的幫扶,知道邢家有些神通,這件事關乎女兒的終身大事,所以她忙殷切的問:“舅太太也覺得好?”

盧氏笑道:“嬸娘看中的,自然沒的說。”李嬸娘沒從盧氏這裏得到懇切的答案,心裏略有幾分遺憾。李家世代書香門第,男女老幼皆有文采,雖然一代不如一代,但李家的底蘊還在,族中男女的驕傲還在。李嬸娘一個帶著閨女來投奔親戚的寡婦,麵上強撐著,心底殊不知是軟的。她就怕辜負了丈夫臨終前的期盼,沒給倆女孩謀到一門好親事。

現在邢夫人主動做媒,李嬸娘又聽得對方是王妃的弟弟,心裏就有些意動。

李嬸娘私心想著,李玟是長女,將來嫁出門去,夫家家底雄厚,也能幫襯幫襯小的。等將來李琦大了,李嬸娘就做主,求李紈給這孩子尋給上門女婿,娘三也算有了安穩的日子。

李嬸娘的打算一直沒瞞著李紈,不知怎地,就被邢夫人從什麼地方知曉了,故此提及這門親事。

諸位太太說的熱乎,賈母就瞄見了正擠在邢岫煙身邊的寶玉,不禁咧嘴一笑:“你們瞧那倆孩子,也不知哪裏來的那些話,隻一見麵就要湊在一處嘰嘰喳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