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7、朝廷動向喜得千金(1 / 2)

皇後的孝期已過三個月,宮裏麵的各位小主們紛紛去了孝服,重新換上顏色鮮亮的華服,江南上等的胭脂水粉用幾艘大船日夜兼程送往京城,各種名貴首飾更是不計數量的被敬獻給了宮廷。

彼時難免有人惦記起了被懸置的中宮之位。

一些人力薦蘇妃娘娘執掌鳳印,蘇妃資曆老,是孝宗在潛邸時期的寵妃,加上蘇家門風嚴謹,蘇妃的兄長不但博學,且為官廉政,被派往東南不久就清理了當地的吏治。今時今日,不敢說百姓是夜不閉戶,但從治安一方麵來講,不知要好於過去多少倍。

要緊的是蘇妃並無自己親生的子嗣,將來不論立哪一位皇子為儲君,蘇妃都能置身事外,也免卻了先皇後的悲劇再次發生。

這種論調自然獲得了三皇子的追捧,為叫孝宗下定決心,三皇子想盡辦法為蘇妃弄回春養顏的聖品。結果認識了幾個自稱是得道的仙長,能有起死回生之術,可叫人心想事成。

三皇子不覺癡迷其中,每日除了在孝宗麵前獻媚,就是潛心修研煉丹之法。

九月初七是太上皇六十四歲大壽,因不是整壽,加上身體還沒完全恢複,太上皇並不肯大擺筵席,隻叫各皇子並諸位親王家的世子們寫了一千冊《大悲咒》供奉在宗廟中。一千冊說多不多,說少不少,可真叫這些殿下世子們親自動手,卻是難上加難。

三皇子和年歲尚小的六皇子等都找了槍手,他們尚且如此,更不要說眾多親王家的世子了。唯獨二皇子和正德一板一眼,每日抽出時間,勢必親力親為。

他二人的經文上交時間雖然最晚,卻最得太上皇歡心。老皇帝更把進宗廟做供奉的事情交予了二人共同來辦。三皇子聞聽此事後悔不迭,可惜是他自己不肯用心,想著投機取巧,卻不料太上皇看的明明白白,容不得他作假。

正德的一舉一動越發受人矚目,更有人悄悄在背後議論,說太上皇根本就隻屬意五皇子一人,叫上二皇子進宗祠不過是順水推舟,不想讓五皇子成為眾矢之的而已。

消息越傳越真,越傳信的人越多。沒幾日,二皇子便病了,雖然不嚴重,可拖著病怏怏的身子去給太上皇的壽辰祈福......顯然是不合時宜的。

孝宗最喜歡這個兒子,很大一個原因就是這孩子從小便識大體。二皇子李靖親自去雲台請罪,說了什麼無人可知,隻知道他一從雲台出來,孝宗就依著太上皇的旨意,給二皇子封了一個“忠嘉王爺”的封號。

二十出頭的王爺,在本朝也是十分罕見。

忠勇兩全,孝心可嘉。

得了這樣勉勵的封號雖然風光無限,但隻有二皇子自己明白這其中的苦楚。太上皇的意思很明白,就是希望自己能一心輔佐李泓。人心偏頗沒有任何道理,李靖自認沒有一點遜色於李泓,可太上皇根本看也不看自己的努力,隻認準了李泓的孝心。

李靖受封之後獨自悶在殿中整整一日,一日之間,人消瘦了小半圈兒。他的貼身太監宮門們根本不敢遠走,側著耳朵聽著大殿裏的響動,直到後半夜李靖要夜宵,大夥兒才鬆了口氣,知道自家主子終究熬過了這個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