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陽之所以一遍一遍這樣說,就是為了能夠讓米國人認為現在他們麵臨的問題是比較嚴重的,讓米國人生出讓獨立軍不斷消耗自己力量的心思。
這樣的心思鄧陽也是有的,比如說現在在對待德意誌人上麵鄧陽采取的就是這樣的措施,因為德意誌人的主要敵人是英吉利人和米國人,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鄧陽自然願意看到德意誌和英米之間的戰爭不斷的升級,因為雙方的戰爭對於鄧陽來說是一件好事,雙方的損失越大,那麼對於鄧陽他們越是有著好處。
而米國人也不是傻子,他們同樣有著這樣的想法,日本人的軍事實力上是非常強大的,五六百萬的陸軍部隊,全球第二大的海軍艦隊,單單在字數上來說是非常恐怖的,而且所有人都知道鬼子的陸軍戰鬥力是非常強大的,最少他們非常的瘋狂,敢於和任何人進行拚死戰鬥,單單是從這一點上來說,鬼子的部隊就是一支很難對付的部隊,在這樣的情況下米國人自然希望能夠使用鬼子的軍隊來不斷的對獨立軍進行大幅度的消耗。
當然即便是米國人自己也明白,鬼子的部隊是不可能擊敗南華國的,畢竟南華國的工業能力和軍隊的戰鬥力他們是非常了解的,之所以他們之前還不斷的給鬼子輸送物資和技術,完全就是需要鬼子在這裏牽製著獨立軍。
主要就是為了能夠讓鬼子的軍隊在這裏盡可能的將獨立軍拖到歐戰結束,到時候米國人和英吉利人才能夠聯合在一起向遠東地區壓迫而來,。
之所以米國人要這樣做,完全就是因為獨立軍在之前的拉丁美洲戰爭之中已經表現出其強大的戰鬥力,如果讓這樣的軍隊加入到歐戰之中,那麼最後獨立軍部隊也一定會占領很多的國家和地區,這對於米國和英吉利來說都不是一件好事,當初的時候鄧陽想要將英吉利人拉到自己的一遍,但是後來他失敗了,英吉利人在選擇自己的盟友的時候最後還是選擇了自己的表親米國佬,所以在這個方麵英吉利人和米國人都是站在同一個戰線之中的,對於鄧陽都是有著深深的防範。
米國人清楚的知道,戰後的世界就是獨立軍和米國的雙方爭霸的世界,當然在米國人看來,此時的毛熊還不足以給他們帶來什麼樣的威脅,畢竟毛熊在現在來說雖然國土麵積和人口都很多,但是並不能夠算是一個強國,充其量也就隻能夠說是一個中等強國的存在,這樣的國家也就隻能夠和鬼子相提並論,甚至可以說在世界上的位置甚至還不如鬼子高,所以說米國人這個時候完全沒有想到毛熊會成長起來。
他們將自己的主要敵人,和戰後的競爭者放在南華國的身上,這是鄧陽在戰後一定要不斷的增加毛熊力量的原因,在鄧陽的計劃之中,德意誌和波羅的海的國家都將並入毛熊,因為隻有這樣毛熊才能夠成為西方世界的一個巨大的威脅,加上毛熊的理念和信仰和西方世界完全相反,在這樣的情況下,那個時候獨立軍和南華國才能夠獨善其身,最少不用和米國他們完全的站在對立麵上。
不過他同樣知道自己這樣的要求一定會被米國人拒絕的,因為米國人選擇這樣的戰略部署不會因為他的話而做出絲毫的改變,任何一個國家都有著自己的戰略利益,自己的戰略利益絕對不會因為其他國家做出改變。
果然在霍爾斯特德看來,現在正是他們給南華國下絆子的時候,而他們的總統羅思福早在之前就和他們說過,今後的他們的主要外交策略就是不斷的給南華國製造各種各樣的困難,因為隻有這樣才能夠保證他們的利益,保證他們在戰後能夠將獨立軍和南華國完全的壓製起來,這段時間米國駐華夏國的大使和老薑走動的非常頻繁,甚至在獨立軍的腦袋上也有著不少米國的飛機輸送大量的戰略物資進入華夏國,將大量的武器裝備和各種物資全部交給了老薑的中央軍。
對於這些東西鄧陽沒有絲毫的阻攔,因為他認為即便是米國人將中央軍再怎麼的進行武裝,華夏國中央軍都不能夠對獨立軍造成絲毫的威脅,獨立軍戰鬥力量和工業水平根本不是米國人這樣的運輸能夠比擬的。
在前線戰場上戰爭現在已經到了結尾的時候了,大量的部隊開始進行後撤,因為在這個時候他們已經根本沒有必要繼續在在哪裏進行戰鬥了,之後他們就已經準備實行自己的戰略,並且進行準備了,數百萬的鬼子部隊登陸,雖然鄧陽有著充足的信心,獨立軍部隊也有著充足的把握,但是為了以防萬一他們還是需要不斷的增加自己的儲備,防止任何意外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