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河車是人體胎盤的中藥名,中醫稱為胞衣、胎衣等。胎盤的鮮品、幹品均可入藥。質地硬脆,有腥氣。以整齊、紫紅色、潔淨者為佳。
胎盤既非草木,又非金石,世上也沒有紫河,何以命名為“紫河車”呢?其實,這名字的來曆帶有濃厚的神話色彩。據《本草綱目》解釋,“天地之先,陰陽之祖,乾坤之始,胚胎將兆,九九數足,胎兒則乘而載之”,其遨遊於西天佛國,南海仙山,飄蕩於蓬萊仙境,萬裏天河,故稱之為河車。母體娩出時為紅色,稍放置即轉紫色,因此,入藥時稱為“紫河車”。
中醫認為,胎盤性味甘、鹹、溫,入肺、心、腎經,有補腎益精,益氣養血之功。《本草拾遺》言其“主氣血羸瘦,婦人勞損,麵黷皮黑,腹內諸病漸瘦悴者”。
大唐高宗弘道元年(683),唐高宗李治駕崩,遵遺詔立皇後第三子李顯為皇帝,是為唐中宗。但李顯即位不到一年,便於嗣聖元年(684)被武則天廢黜,貶為廬陵王遷往房州。之後又迅速立第四子李旦為帝,是為睿宗,改元文明。李旦也做了一年的皇帝便於文明元年被廢,武則天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周”,改元光宅。之後便開始了長達二十多年的武瞾時代。而被廢的睿宗李旦則封為相王,立為皇嗣。
我們的故事就發生在武周王朝的聖曆年間,當時武則天已經是七十多歲的老嫗,但身邊卻聚集了一般年輕俊美的男寵,其中張昌宗、張易之兄弟最為得寵。張氏兄弟為了討好武則天,便命人進貢“紫河車”為皇帝保養。武則天服用之後果然白發變烏,容光煥發,心中大喜,便命張氏兄弟按例進貢用以養身。
上有所好,下必效焉。武則天用了“紫河車”返老還童的消息不禁而走,官僚命婦、民間貴婦皆而效仿。一些無良之人便打起了這個主意。
“紫河車”在當時也有等級之分,一些在民間**收來的**落胎之後的胎盤視為下等貨,因為這些胎兒的父母乃是齷齪之人;一些民間夫婦不要的胎兒和不慎落胎的胎兒則為中等貨,較之下等貨較為潔淨;而最上等的就是一些有權勢之人將少女養在閨中,給予錦衣玉食,待成年之後則將她們送去自家專門的書寓,服侍那些風流才子、王侯公子。待得這些女子懷孕到第四個月,便強行將胎兒打下取得胎盤,製成成藥。因為胎兒父母皆為有貌有才之人,故而這種“紫河車”最為名貴。而這些女子就因此而被俗稱為“藥引”,因為強行落胎傷身極大,所以一般一個“藥引”隻能產藥兩到三次,之後就很難再次懷孕。然後她們就完成了做“藥引”的使命,賜予錢兩逐出書寓,自生自滅。
而我們的故事就發生在這一段黑暗的時期,圍繞著的就是兩個身不由己的“藥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