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武是先秦最傑出的兵家,古代兵學的奠基人,他的《孫子》一書被世界公認為現存最早的“兵學聖典”,他也因此被譽為“武聖”。
孫武又稱孫子,春秋末吳國將軍,約活動於公元前6世紀末至前5世紀初。字長卿,齊國樂安(今山東惠民縣。另有廣饒、博興等說)人,齊國田氏家族後裔。據說他的祖父田書伐莒(今山東莒縣)有功,齊景公賜姓孫氏。孫武的父親曾在齊國為卿。後因田、鮑四族謀亂,孫武出奔吳國。經吳國大臣伍員推薦,晉見吳王闔閭。闔閭知孫武能用兵,又見其所著兵法13篇,遂重用其為將軍。傳說孫武先在吳宮演練宮女,吳王二姬恃寵違令,被他依軍令處斬,初顯其治軍之才。公元前506年,孫武與行人伍子胥、太宰伯嚭輔佐闔閭西向伐楚,在柏舉(今湖北麻城東北,一說湖北漢川北)大破楚軍,乘勝追擊破敵,攻入楚都那城(今湖北江陵西北)。這就是著名的柏舉之戰。此戰“西破強楚”“北威齊晉”,史稱孫武“與有力焉”
。以後,孫武事跡不詳。
《孫子》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兵書,列為《武經七書》之首。又稱《孫子兵法》《孫子兵法》,是世界公認的現存最古老的軍事理論著作。全書共13篇,分別為計、作戰、謀攻、形、勢、虛實、軍爭、九變、行軍、地形、九地、火攻和用間,計五千九百餘字。《孫子》總結了前代的戰爭經驗,充分吸取前代兵書如《軍政》等的精華,結合當時軍事實踐,從戰略和戰術角度分別揭示帶規律性的軍事原則,形成了係統的軍事理論體,係。《孫子》自問世後,一向為人們所重視。銀雀山漢墓出土的《孫子》竹簡本雖為殘簡,說明當時已很流行。宋代官方頒行《武經七書》為武學必讀教材,將《孫子》列為首位,足見真推崇重視。從漢末曹操注《孫子》起,至今關於《孫子》的各類注本已有成百近千。今存世《孫子》,不僅有數十種漢文本,還有西夏文、蒙古文等少數民族文本,另有近二十種外文譯本。
充滿樸素辯證法光彩的軍事思想《孫子》是孫武軍事思想的結晶,內容十分豐富。
孫武的軍事思想充滿樸素的辯證法的光彩。他的從現象探求本質、尋找規律的認識方法,他的關於奇與正、利與害、遷和直、亂和治、弱和強、寡和眾、攻和守等相互轉化的觀點,至今仍有啟發意義。當然,他的思想中也有愚民愚兵等雜質,但畢竟瑕不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