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道家的非戰和慎戰思想(1 / 1)

《老子》對戰爭基本持反對態度,認為兵器是不吉祥的東西,戰爭的展開是天下無道的表現,是統治者貪得無厭所造成的。《老子》所向往的是沒有戰爭、不用兵甲的社會。但是,《老子》又看到兵器有不得已而用之的時候,在這種情況下,善於用兵的人不能恃仗兵威,應適可而止,否則物極必反,強大的軍隊也會走向衰弱甚至滅亡。

《文子》繼承了《老子》非戰和慎戰的思想,認為好戰必然導致滅亡,主張小國寡民、不用兵器的理想社會。另一方麵,《文子》又把用兵情況分為行義、應敵、泄憤、貪利和驕縱五類,肯定前兩類用兵,否定後三類用兵。認為兵可不得已而用之,但不能追求屢戰屢勝,因為這樣會使得民眾越來越疲憊,國君變得驕橫,用兵性質就會由前兩類變為後三類,國家就一定滅亡。

《經法》以喜好戰爭、施行勇力、放縱貪欲為三凶,是天下人皆反對的禍患;同時又指出戰爭由來已久,不能廢止,麵對侵略不起而抗戰也是不行的。但莰為任何事物都有個限度,過了限度就是失當,就會遭到天降之殃,因此要得所欲而止,達到抗擊侵略者的目的就行了“不要戰而不休,由義戰變為行逆德之戰”。

非戰和慎戰是道家戰爭觀的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麵,隻言警家的非戰,不是對道家戰爭觀的全麵認識。

道家“柔弱勝剛強”的戰略戰術思想《老子》認為,天下最柔弱的是水,而攻堅克強卻天下無比。在此認識基礎上,該書提出了“柔弱勝剛強”的戰略戰術思想。在戰略上,主張不爭天下之先,不做主動進攻者,而要做應敵自衛者;不追求攻占敵方一寸土地,而應退守本土,以哀兵勝敵。在戰術上,主張用兵出人意料,示敵以弱而誘其深入,想要戰勝敵人,先要給他們一點甜頭;戰場上不能憑武勇辦事,不能意氣用事,不能輕敵大意,而應貴柔守雌。

《文子》認為,戰勝敵人靠兵力強大,兵力強大靠善用人力,善用人力靠能得人,能得人心靠在上者自身素質修養,在上者自身素質修養靠的是謹守柔弱的原則。這種思想與《老子》已有所不同,但基點仍是貴柔守雌。在戰略上,《文子》有新的發揮,提出要以若幹小的不勝來換取最大的勝利,通過積德立威來削弱敵人的力量。這些觀點豐富了道家“柔弱勝剛強”的思想。在戰術上,《文子》對用奇作出新的解釋,主張用己方的鎮靜去製服敵方的躁進,用己方的整治去製服敵方的忙亂,用己方的飽暖去製服敵方的饑寒,用己方的閑逸去製服敵方的勞頓。認為這樣雖然實力相當,但用奇的一方卻能戰勝不善用奇的一方。

《經法》以積極進取的態度闡揚了道家“柔弱勝剛強”的思想,主張取法陰柔之道,能戰卻示敵以不敢戰的表象,使敵人認為己方形勢不利。主張堅守此道以待敵變,伺敵處於困境再趁勢擊敵。

道家“柔弱勝剛強”的戰略戰術思想,核心是示弱誘敵,後發製人,以退為進,以靜製動。這些思想對後世兵家有極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