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鹿之戰和彭城之戰,是項羽指揮的著名戰例,其作戰藝術在這兩次作戰中得以充分展現。
巨鹿之戰發生在公元前207年~前206年。趙地的反秦武裝被秦軍圍困在巨鹿一帶。項羽斬宋義後,見援趙諸軍都不敢與秦軍作戰,遂遣英布、蒲將軍領兵2萬,渡河救巨鹿,初戰勝利。項羽乘勢領本部5萬兵渡河,把戰船全部沉毀,炊具全部打破,廬舍全部燒掉,每人隻帶3天的幹糧,以示全軍不獲大勝,一人也不打算生還。楚軍呼聲動天,無不以一當十,屢敗秦軍,最後俘獲20萬秦軍的主將王離,殺其副將蘇角。巨鹿之圍得解,原來持觀望態度的援趙諸軍都服屬項羽。項羽率本部與諸軍從南北兩邊夾擊章邯統領的秦軍,在三戶津(今河北磁縣西南)、汗水(漳河支流,今已涸絕)連破秦軍,逼迫章邯率軍請降。這一戰,項羽運用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原則,充分鼓動楚軍將、士殺敵的豪情,實現對秦軍主力的全殲,為推翻秦王朝立下第一奇功。
彭城之戰發生在公元前205年。這年三月,漢王劉邦聯合項羽分封的諸侯,合兵56萬,東向伐楚。這時項羽正率主力在齊地與田橫作戰,漢軍乘機攻占楚都彭城。項羽聞知漢軍伐楚,留諸將繼續在齊地作戰,自己帶領3萬精兵,南向從魯(今山東曲阜)經魚陵(今山東魚台東南)奔赴彭城。楚軍進抵彭城時,先向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收複蕭縣,切斷漢軍西歸之路。淩晨東向猛攻漢軍,直至彭城,激戰到中午,大破漢軍。漢軍先向北敗潰,被楚軍逼入彭城東北的穀水、泗水,死10餘萬人。漢軍餘部向南退入山中,被楚軍追擊到靈璧東邊的唯水上,又被射殺、淹死10餘萬人。楚軍形成數道包圍圈,把劉邦團團圍住,意圖生擒。幸遇大風驟起,沙石飛揚,劉邦總算趁亂率數十騎乘機逃遁。這一戰,項羽率兵遠程奔襲近千裏,先取蕭縣斷敵歸路,再選擇淩晨發起進攻,戰法巧妙,戰機選擇得極好。而漢軍進入彭城後,每日宴飲,做夢也想不到楚軍會來得如此快速。項羽以3萬精兵攻敵數十萬,奪回失地,殲敵20餘萬,創造了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奇跡。
項羽精於作戰藝術,《漢書·藝文誌》把他歸入兵形勢家。兵形勢家的特點是:“雷動風舉,後發”而先至。離合背向,變化無常,以輕疾製敵者也。”用以概括項羽的作戰藝術,相當準確。但項羽在戰爭策略和階段性戰略的製定方麵顯得目光短淺,又不注意用將策略和發展後方,導致其最終由優勢變劣勢,由主動變被動,以致兵敗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