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山村民居建築”的客家土樓最初出名據說源於一個傳說,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美國衛星發現中國福建的西部布滿了無數個大小不一、或圓或方的不明建築物,當時猜想是中國核反應堆或導彈發射基地,由於規模龐大,數量驚人,遂派遣特工人員以旅遊者身份前來探個究竟,結果卻發現是一座座土樓民居建築。雖然虛驚了一場,但是卻為土樓的揚名起到了作用--且不論這個傳說是否真實,一個事實是,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永定客家土樓聲名鵲起,受到國內外眾多專家學者的關注。
客家土樓的價值主要在於兩方麵,一是獨特的建築造型,二是獨有的文化內涵。土樓的建築布局以及村落的布局是非常合乎建築理論的,這種建築可以融合到自然環境裏,成為“天人合一”的典範;土樓在建築上屬於特殊類型,既非漢族風格,也非當地風格,但又非常符合建築美學上“實用、美觀、經濟”的三原則,冬暖夏涼,而它的成因則與西晉時的戰局有關,“當時著名的曆史事件是‘五胡亂華’,中國出現了大動蕩,以漢族為主的士大夫紛紛南遷,集中至福建、廣東、江西交界地帶,利用當地的地形建築土樓,以後曆朝曆代遇動亂則南遷,都紛紛形成土樓群,同時也形成特殊的文化現象--客家文化。這裏麵有一種民族交融,也有一種文化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