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銀子賄買官員(1 / 1)

江春在兩淮鹽務總商的位置上,一幹就是50年。這50年間,他利用自己的身份,廣交顯貴名流,下功夫最深的,自然是鹽政官員,包括鹽運使和巡鹽禦使。鹽政官員直接代表皇帝管理鹽政事務,一般都是皇帝的親信或寵臣,所以在他們身上,江春最舍得花錢。兩淮都轉運鹽使盧見曾酷愛古玩,可憑他那點微薄的俸祿,哪裏買得起?江春就投其所好,僅為他一次性支付古玩費用,就是16000多兩。所以乾隆三十三年,爆發震驚兩淮的“提引案”後,人情危懼而江春敢於“毅然赴質”,左右斡旋,最終將事情平息下來。所謂的“提引案”,是指在正常的“引價”稅課之外,以“窩價”的名義,追繳兩淮鹽業利潤,實際是朝廷眼紅鹽商的錢袋,巧立名目,盤剝兩淮鹽商。追繳數目十分巨大,共計1014萬兩。由於江春的勇於任事,當然也由於他多年來和皇室的關係,最後乾隆答應,將追繳的銀子,由1014萬兩,降到600萬兩。乾隆甚至假惺惺地說,他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保全眾商”。

保全不保全的不敢說,但無論如何,天心難測的乾隆爺,這回很給了江春麵子。不過這中間高恒可能起了很大的作用,高恒是高貴妃的哥哥,乾隆的大舅子,曾讓鹽商為他代買過一套檀梨木家具,這套家具,在當時價值白銀8萬兩。

揚州城裏,南河下一帶,當年江春的“隨月讀書樓”和樓對麵的“秋聲館”,今天都已蕩然無存,現代高層建築,將昔年的繁華淹沒。徐寧門外人稱“江家箭道”的校射場,也早已高樓林立,空留下以江氏命名的地名。江春祖籍歙縣江村,其祖父江演自明末起就卜居揚州,從事鹽業經營,也不是個等閑人物。揚州江姓,支係繁多,但細察起來,都是源於徽州。江村在徽州各縣都有,歙縣江村、黟縣江村、旌德江村、婺源江村,俱是名門望族,渾然大家,譜稱“濟陽江氏”,黃巢之亂由中原遷入,至今保留有厚厚四十本宗譜。康熙南巡,駐蹕揚州,江演就曾“跪迎於門”,得到康熙的溫語褒獎,並賜給他一盒宮中“克食”,也就是漢人所說的點心。雖說不值幾個錢,卻是殊榮,江演很是誇耀。到了江春的父親江承瑜,就水到渠成,做了鹽務總商。江春生在這樣一個鹽商世家,從小就隨侍父親身旁,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對國家的鹽務政策、製度了然於心,所以乾隆十四年,江承瑜病故後,江春就以“練達多能,熟悉鹽法”,被鹽運使所看中,接了他父親的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