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賈不利猶未厭(1 / 1)

我們今天,已經很難單純從道德的角度,去批評徽甲和徽乙的放浪了,現在隻說在窮途末路,身上隻剩下一文錢的情況下,仍然不灰心、不氣餒,小處做起、從頭來過,這樣的精神和意誌,在徽商群體中表現得十分普遍。

俗話說商場如戰場,由於各種原因,虧本破產、一敗塗地的事情,在經商過程中,是很容易發生的。徽商突出的一點,是遭受種種打擊後,不是灰心喪氣,一蹶不振,而是更多的表現出一種振奮精神,在艱難困厄中重新崛起。說到徽州商人,人們的評價是“徽之俗,一賈不利再賈,再賈不利三賈,三賈不利猶未厭焉”,一次賠了本再做第二次,二次賠了本再做第三次,總之絕不認輸。既然說是“徽之俗”,就說明這不是一種個別現象,用現代觀點看,徽商整體上富有一種不怕挫折,勇於進取的精神,這點非常重要。

商場是無情的,商場也往往不測,很多徽州商人甚至一些巨商大賈,都曾經“敗走麥城”。比如休寧的汪起前,在楚、閩一帶經商,剛剛賺了一筆錢,卻連續遭遇不幸,“中於火,中於逋、中於寇,仍落如前”。失火、夥計挾款外逃、中途遇見強盜,使汪起前的生意一次次中斷,賺的一點錢又全都賠了進去。但他沒有氣餒,在一貧如洗回到從前的情況下,重新伏下身來,一點點做起,終於獲得成功。

在近代上海名噪一時的綢布店“履泰昶”,也曾有過不滿三年將全部本錢虧折殆盡的敗績。“履泰昶”為徽州人孫三星、吳鶴峰等人合夥經營,這一天,當夥計將“履泰昶”門頭上的金字招牌往下摘時,很多人圍了看,發出聲聲歎息。在場所有的人都斷言,這塊招牌是再也掛不上去了,那一刻孫三星站在人後,沒有人注意他臉上的表情。然而讓人吃驚的是,不久孫、吳二人就東山再起,“履泰昶”重又成為江、浙、滬一帶赫赫有名的綢布批發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