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火羅地區的範圍,按照唐玄類的說法是東扼蔥嶺,西接波斯,北據鐵門,南抵大雪山(興都庫什山,包括今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北部地區),南北一千餘裏,東西三千餘裏。這個地域是古代地中海地區、伊朗、中亞和印度互相交往的必經之地,在漢代以前它們之間的貿易活動已經有幾個世紀,早已形成了較完備的商道網。
關於越蔥嶺的路線,學者們的意見不盡一致。大體言之,南線主要走明鐵蓋達阪。自塔什庫爾幹沿同名之河西岸南行至闊雲薩拉馬,折西經拍依克(清代在此設卡倫)、明鐵蓋,再南越明鐵蓋達阪,清代驛路為二百六十裏。過明鐵蓋達阪南行經帕特爾、米斯加爾、帕蘇至坎巨提(罕薩、洪紮、烏托國地)。又南沿洪紮河至吉爾吉特,小勃律國約在該地區,唐與吐蕃在這裏有過激烈的爭奪。勃律《魏書》稱波路,此外還有缽盧勒、缽露、布露、缽露羅等稱。
總之,從塔什庫爾幹南越蔥嶺主要有三道:瓦罕走廊道最易通行,古代利用較多;明鐵蓋達阪道路況較好,是古今經常行走的路線;紅其拉甫達阪道山勢峻險,路況較差,利用者不為前兩道多。紅其拉甫達阪道自修築中巴公路以後,才變成通途。此外,在塔什庫爾於河之西,其熱力克西偏南,拍依克北偏東有公主堡遺址(東經75°23′、北緯37°14′)。遺址建於山上,現存遺跡屬於清代建築。但是,有關公主堡的傳說卻源遠流長,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已有所錄。從公主堡的位置來看,它正控扼著越蔥嶺的3條主要通道。因此,公主堡的存在說明這裏正是古代越蔥嶺的主要關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