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西方的貿易活動中,敘利亞海岸是東方商品西運羅馬的主要集散地。絲綢等商品販運至此,多從海路運往羅馬。但是,也有一定數量的絲綢和其他商品經“羅馬大道”,從敘利亞北部或從泰西封西運拜占庭和羅馬。所謂“羅馬大道”,即羅馬帝國(包括共和時期)以本土為中心,向外延伸到底格裏斯河與幼發拉底河、大不列顛、多瑙河、西班牙和北非,而修築的世界上規模宏偉的古代交通網之總稱。公元前145年修築的愛納格提亞大道與前述的古波斯禦道相接,另外還有無數條支線通往帝國各行省(包括幼發拉底河以西地區),故諺語說:“條條大道通羅馬。”羅馬大道以火山灰混凝土為材料,路基堅實,道路較直,路麵呈拱形,至今仍保留許多殘跡。羅馬大道以奧古斯丁所建立的金色裏標為起點,沿途凡距離八“視距裏”(相當於一千步)立一裏柱標。大道沿途配置羅馬軍團要塞、驛站和旅舍,食宿和安全均有保障。這些羅馬大道主要是為其征服和統治別國服務的,然而在客觀上它也為商貿活動,以及後來的民族大遷徙和基督教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正文 第40章 羅馬道(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