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章 武術七大項圖解內容(1 / 1)

1.運動方向

圖解中的運動方向是以圖中人物的軀幹姿勢為準,並且隨著軀幹姿勢及軀幹所處位置的變化而變化。圖中人的身前為前,身後為後,左側為左,右側為右,向地心為下,離地心為上。另外還有左前、右下、左上、右後等方向之分。轉身時,以轉後的身體姿勢為準,如“弓步格擋衝拳”,就是以左轉後的身前為前,身後為後。武術圖解中,也有以東、西、南、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來表示運動方向的。不論圖中人的體位如何變化,表述的方位不變。

2.運動路線

武術插圖一般用實線()或虛線,表示某部位下一個動作的行進路線,箭尾為起點,箭頭為止點。實線表示人體右側(包括器械)的運動路線,虛線表示左側肢體(包括器械)的動路線,其作用都是表示下一動作將進行的路線。

3.往返路線

武術套路是由若幹段連接,再加上起勢和收勢而構成一個完整的套路。各段的往返路線,一般是單數段向左,雙數段向右。

而且套路要求起勢與收勢的麵對方向應相同,位置變動不大,反則說明動作出現了錯誤,學練時應加以注意。

4.敘述順序

武術動作插圖的文字敘述過程中,一般先寫下肢,然後再寫上肢動作,最後注明目視方向。在有的情況下,也有按身體各部位運動的先後順序來敘述。由於武術動作強調身體的整體配合,常用“同時”的寫法,表示上下肢或左右動作的同時進行。用“上動不停”是表示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連貫性。另外,文字說明中有左(右)或右(左)的寫法,表示左右均可或左右互換的意思。此外,有些套路中有不少動作是重複動作或是動作的左勢變右勢,為不必重述,將文字省略成“此動作與某動作相同”或加上“方向相反”“左右相反”等說明。

5.動作名稱和術語

為簡化文字說明,方便記憶與交流,武術圖解常常使用動作名稱和術語。動作名稱多以下肢的主要動作結合上肢的主要動作而命名,如“馬步衝拳”“虛步刺劍”等。有的根據動作形象命名,如“白鶴亮翅”“海底撈月”

等;武術術語是武術運動特有的專門用語。掌握動作術語,不僅能簡化文字說明,而且有助於正確領會動作含義。如“衝拳”

“踢腿”“亮掌”等。了解動作名稱和術語對掌握圖解知識和學習動作有很大幫助。

6.要點說明指示

要點提示是說明完成好動作的關鍵和應注意的方麵。例如,彈腿的要點有挺胸、立腰、收髖,彈踢要有寸勁。練習者在學練動作時要認真學習領會動作要點,反複體驗,才能準確地掌握動作,提高動作質量。

7.攻防解說

為滿足練習者練拳時明拳意的學習要求,有些書刊增加了攻防含義用法的解說,以簡明扼要的文字解釋那些攻防實用性較強的動作,目的是使練習者了解攻防技法,更好地掌握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