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以前聽人說“嘎仙洞”,以為它隻是一個普通的山洞而已。隻不過是離我們很近,在這一帶才有點名氣罷了,因為驅車四十分鍾左右就到了。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和家人去那裏遊玩,才知道它是鮮卑祖先的舊室。洞裏的幽暗神秘,加上我對鮮卑曆史的興趣,使我興奮了很長一段時間。
曆史上的鮮卑人,從大興安嶺出發,經大草原,直至中原,統一北部中國,建立了與南朝對峙的北魏王朝。把博大的北方草原文化傳遍了中國的大江南北。
有詩道:“時越千餘載,鮮卑萬裏遷。莫道長城闊,雲崗連嘎仙。”
而石屋的後人鄂倫春人,至今生活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他們馳騁綠海、踏雪射獵,固守家園。可以說這裏是北方遠古人類的曆史博物館。
說不定,今天不少華人的身上還流淌著鮮卑人的血液呢。鮮卑人、嘎仙洞和鄂倫春成了我的一個情結,也讓我對遠古的他們產生了無限的遐想......
本故事是從公元443年,北魏第三代皇帝拓跋燾派人到石室祖廟,也就是嘎仙洞祭祖開始的。
故事裏麵人物的愛恨情愁和人生感悟,使我對千年之前的感動,有了個揮之不去的夢。
第一章
公元443年,在通往大鮮卑山的古道上,有一隊人馬十分引人注目,隊伍氣勢威武、裝備一流。他們就是北魏第三代皇帝拓跋燾派遣到石室祖廟祭祖的隊伍。
帶隊的是中書侍郎,鮮卑人李敞。他坐在馬車裏,不時向外觀望著莽莽蒼蒼的大森林。踏著祖先的足跡,心中對皇室祖廟多了一份向往。
這時作為向導的烏洛侯使臣,來到車前對李敞說:“李大人,離石室沒有多遠了,我們不如稍事休息一下,然後一鼓作氣就到了。”
李敞聽說快到目的地了,高興地叫石將軍命隊伍休息。
隊伍在一個斜坡的地方停了下來。李敞下了車拿出水壺,邊喝水邊和烏洛侯使臣說著話。
這時,一個士兵大喊道:“看呐,我灑的水在向上坡淌呢!”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那裏,果真有一流水在向上坡淌去。就在這時,更奇怪的事情發生了。一輛大概是沒停穩的工匠的工具車,突然向上坡滑去。它可是在向上坡滑呀!整個隊伍亂了起來,人們大呼小叫著。
儒雅的李敞也不過就三十歲左右,他卻安之若素地說:“不要亂,可能是風向的問題,不要大驚小怪地。”
聽李大人這麼一說,大家漸漸地安靜了下來。
烏洛侯使臣說“以前聽說過這一帶有個怪坡,大概就是這兒啊!”
石將軍的弟弟,十二歲的石仁,對此事特別感興趣。他拿了一壺水,不停地往地上灑,看水流往上坡淌。
石傅將軍走了過來說:“省著點水,還沒到地方呢。”
夕陽西下,隊伍來到了一座岩石裸露、林木稀少的大山前。與這一帶其它茂密的山穀相比,它顯得與眾不同。
烏洛侯使臣對李敞說:“李大人,就是這座山,看見那個洞口了嗎?”
隻見山腰上有一個坐北朝南、略呈三角形的黑黝黝的洞口。透過洞下秀麗、婆娑的綠樹望去,洞吐薄霧,山繞白雲,猶如仙境一般。
李敞長出一口氣,道:“黃祖保佑,我們終於到了!”
他們過長城、越燕山、涉難水,走草原,風餐露宿,日夜兼程,今天終於走到了北方大森林裏這神秘的祖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