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歐洲文明的誕生(2)(1 / 3)

洛克(1632~1704年),第一位全麵係統地闡述憲政民主基本思想的思想家,其思想對美國的開國元勳及法國啟蒙運動中的許多哲學家都有深遠的影響。洛克最重要的著作是《論政府》,在該書中他提出了自由憲政民主的基本思想。他主張立法權、行政權及聯邦權(管理對外事務)分立,認為立法機關應高於行政機關,全體人民有權利用公開起義的方式推翻國王及其政府。洛克還第一次係統地提出“天賦人權”學說。他把在英國革命中提出的各種基本要求概括為自由權、生命權和財產權,並把它們說成是天賦人權。

工業革命前的世界

工業革命前的東西方世界,除了取得資產階級革命勝利的英國之外,基本上都還在封建主義的道路上徘徊,但封建製度的沒落已是大勢所趨。法國是歐洲典型的封建專製國家,“太陽王”路易十四曾經締造了法國的歐洲大陸霸主地位,但卻無法逆轉封建製度衰落的命運。啟蒙運動興起,為法國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礎。奧地利實行帶有資產階級改良色彩的“開明專製”。俄國沙皇彼得一世也在軍事、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麵進行了一係列改革。雖然兩者都收到了一定效果,但並未能挽救腐朽的封建製度。而海外殖民為西歐各國轉移國內矛盾提供了極好的突破口。

這個時期,東方世界的主要國家在經曆了短暫的輝煌之後,普遍走向沒落,並且在渾然不覺中逐漸落後、從屬於西方。

罪惡的奴隸貿易

在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曆史上,公開的奴隸貿易延續了400年之久。1807年,英國議會通過一項法令,規定英國船隻不得參與奴隸貿易,並禁止各國向英國殖民地運送奴隸。與此同時,各殖民地地區都爆發了廢除奴隸製運動——海地、美國和巴西分別於1803年、1863年、1888年廢除了奴隸製,古巴也在1888年廢除了奴隸製。

奴隸貿易的起源

1441年,由安陶·貢薩爾維斯和努諾·特裏斯陶率領的一支葡萄牙探險隊,在非洲布朗角附近沿海劫掠了10名黑人,帶回裏斯本出售,是為黑奴貿易的開始。15世紀後半葉,葡萄牙人開始從西非沿海販運黑奴去本國充當家務和農業勞動力,或販運至馬德拉群島、加納利群島和佛得角群島等大西洋島嶼上新辟的甘蔗種植園中工作,每年販奴500至1000名。1501年,即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不到10年,美洲伊斯帕尼奧拉島就從葡萄牙運進了第一批黑奴。這是向美洲販賣奴隸的起點,也是美洲實行黑人奴隸製的開端。1518年,第一艘來自非洲的販奴船到達西印度,開始了非洲與美洲之間直接的黑奴貿易。

奴隸貿易的發展

黑奴貿易的發展過程大體可以分成三個時期:15世紀中葉至17世紀中葉為第一時期;17世紀中葉至19世紀初為第二時期,由於美洲種植園的發展,黑奴貿易在這一時期走向高潮;1807至1808年,英、美兩國通過禁止奴隸貿易的法案以後,黑奴貿易進入第三時期。這時奴隸貿易在法律上已被禁止,但黑奴走私貿易卻興盛起來。直至1890年7月布魯塞爾會議作出禁止奴隸貿易的決議,黑奴貿易才算正式終止。如果按照早期資本主義發展的不同階段的不同貿易性質來劃分,那麼整個黑奴貿易史也可分成三個階段:

15至17世紀,西班牙、葡萄牙的封建王室及隨後荷蘭、英國、法國等以特許公司為代表的商業資本占統治地位,黑奴貿易是壟斷貿易;18世紀,工業資本衝破了商業資本的壟斷,黑奴貿易進入自由貿易階段;工業革命以後,由於近代大工業的出現而在法律上廢除了奴隸貿易,但黑奴走私貿易依然盛行。

奴隸貿易的影響

在長達400年的奴隸貿易中,從非洲運到美洲的奴隸為1200萬至3000萬,整個非洲大陸因奴隸貿易損失的人口至少有1億,相當於1800年非洲的人口總數。大批的黑人奴隸為美洲的開發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奴隸貿易使非洲大部分地方一片荒涼,而歐洲奴隸販子卻從中賺了大量錢財,這客觀上加快了歐洲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促進了歐洲的經濟繁榮。

君主立憲法確定

“光榮革命”後,經過半個世紀動蕩的英國政局終於穩定下來。

此後,在相對安定的政治環境中,曆經近一個世紀的嬗變,到18世紀末,英國終於確立了議會製君主立憲製度。輝格黨和托利黨兩大政黨控製了英國的最高權力機關——議會下院,表明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統治已經在英國牢固建立。

君主立憲法規定製的確立

下議院召開會議以輝格派和托利派為代表的資產階級和土地貴族在“光榮革命”

之後掌握了實際的權力。他們利用自己所控製的議會,通過一係列限製王權的法案把實際權力逐漸轉移到議會手中,形成了議會權力超過王權、國王“統而不治”的局麵。

除《權利法案》外,英國議會又先後製定了《叛亂法案》、《三年法案》、《王位繼承法》等,嚴格限製國王的權力。英國最終確立了君主立憲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