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歐洲文明的誕生(13)(1 / 3)

第二國際成立後,各國工人黨和社會民主黨更積極地開展工人運動,宣傳馬克思主義,反抗資本主義製度,取得很大成績。1890年5月1日,各國無產階級執行第二國際的決議,分別舉行了大規模的示威遊行。19世紀90年代,第二國際召開的三次代表大會主要討論了政治鬥爭、反對軍國主義、民族和殖民地等問題。馬克思主義者同無政府主義者進行了堅決的鬥爭,並取得了勝利。因此,大會在一係列重大問題上通過了基本符合馬克思主義的決議,促進了社會主義工人運動發展。但也曾出現了一些錯誤傾向。

1900年巴黎大會

1900年9月,第二國際在巴黎舉行第五次代表大會,21個國家的791名代表出席。會議圍繞法國社會主義者米勒蘭1899年加入資產階級政府任工商部長的事件展開討論,出現了三種不同的意見和立場,逐漸在第二國際中形成了左、中、右三派。左派代表人物有卡爾·李卜克內西、羅莎·盧森堡、蔡特金等;右派包括伯恩斯坦派、法國的入閣派、英國的工黨分子;中派以考茨基、王德威爾德為代表,但他們多支持右派。1900年巴黎大會是第二國際的轉折點,從此修正主義在第二國際泛濫起來。

斯圖加特大會

1907年8月,第二國際在德國南部的斯圖加特舉行代表大會,共有25個國家的884名代表參加。這是第二國際成立以來最有廣泛代表性的一次大會,列寧第一次率領俄國布爾什維克代表團參加大會。大會的中心議題是如何對待國際衝突問題,還對殖民地問題、黨和工會的問題進行了討論。斯圖加特大會是第二國際後期的一次重要會議,對動員各國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進行反對軍國主義和殖民主義、實現社會主義的鬥爭有重要指導意義。

帝國主義時代誕生

19世紀末,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引發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推動了工業的高速發展,工業的高速發展又促進了資本和生產的集中,最終導致壟斷組織產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相繼過渡到壟斷階段。

為了適應壟斷組織發展的新形勢,資產階級在政治上和經濟政策上作出調整,以緩和由於壟斷組織出現而加劇的階級矛盾和階級鬥爭。因此,這一時期的資本主義社會呈現出“相對和平”的狀態,國際工人運動中產生了修正主義思潮。進入壟斷階段的帝國主義列強加緊海外殖民擴張,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這導致列強國家之間的矛盾不斷加劇,另一方麵,也導致了更多的亞、非、拉國家被納入資本主義世界體係。世界成為一個在經濟上、思想文化上密切聯係的有機整體。

資本主義向壟斷過渡

19世紀的最後30年,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下,世界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迅猛,壟斷組織已經開始在一些歐美先進資本主義國家出現。1873年的經濟危機使許多中小企業破產,進一步推動了生產的集中,於是壟斷組織發展起來。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正式進入壟斷階段。壟斷組織在所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普遍發展起來,成為國家經濟的基礎。

第二次工業革命

19世紀70年代至20世紀初,世界各國掀起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浪潮。

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各種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並被迅速應用於工業生產。電力的廣泛應用、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製和新通信手段的發明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突出表現。這次科技革命不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簡單延續,具有自己的特點:科學與技術真正結合;新的技術和發明超出了一國範圍,其規模更加廣泛,發展也更迅速;有些國家的兩次工業革命是交叉進行的。

資本主義的飛速發展

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下,就世界範圍來看,在19世紀最後30年裏,資本主義處於高速發展的時期。工業生產快速增長;交通運輸業取得顯著的發展,尤其是鐵路運輸業發展極為迅速;國際貿易也獲得巨大發展。但是,這一時期資本主義各國的經濟發展是很不平衡的。一方麵,美、德、日等新興資本主義國家迅速發展,19世紀80年代,美國的工業產值超過英國躍居世界第一位。另一方麵,英、法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發展比較緩慢。

但是,世界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也導致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更加頻繁、破壞性更強。

壟斷組織的形成

壟斷組織是在資本主義生產集中製的基礎上產生的,一般是指資本主義大企業為了獨占生產和市場以攫取高額利潤而聯合組成的經濟同盟。由於資本主義大型企業之間的聯合程度和具體目的不同,壟斷組織可分為卡特爾、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四種形式。卡特爾是生產同類商品的大企業通過簽訂關於產品價格、銷售市場、生產規模等協定建立的壟斷組織;辛迪加是同一生產部門的少數大企業通過簽訂統一銷售商品和采購原料的協定建立的壟斷組織;托拉斯是由若幹生產同類商品的大企業或產品有密切關係的大企業合並組成的壟斷組織;康采恩是共同依賴某一大金融資本集團的不同經濟部門的大企業、大公司和銀行聯合組成的壟斷組織。因此,壟斷組織既可以是一種經濟聯合,又可以是生產高度社會化的超大型企業或企業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