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文學與藝術(3)(1 / 3)

爵士樂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美國新奧爾良發展起來的通俗音樂。

初期的爵士樂代表了同美國新奧爾良黑人音樂舞蹈相結合的粗獷豪放風格,采用非洲西部的音調和舞蹈節奏,用鋼琴、打擊樂進行演奏。後來,逐漸同美國南部音樂相結合,以銅管樂器取代鋼琴,在演奏中突出薩克斯管、小號管等獨奏樂器。

搖滾樂演出現場管弦樂

管弦樂由許多樂器組成。

樂隊中樂器的數量和種類由所演奏的樂曲的風格來定。現代管弦樂隊(又稱交響樂隊)由四組樂器構成——弦樂器、木管樂器、銅管樂器和打擊樂器。弦樂組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有時要加一台豎琴。木管組主要有長笛、雙簧管、單簧管、巴鬆管和圓號。銅管組通常包括小號、長號和大號。打擊樂器組主要有定音鼓,還有小軍鼓、大鼓、鑔(鈸)、鈴鼓、三角鐵、管鍾、木琴、顫音琴、鑼、響板和砂錘等。樂師們通常排坐成半圓形。弦樂器排在前麵,木管樂器和銅管樂器排在中間,打擊樂器排在後麵。指揮站在樂隊的正前方,控製音樂的速度和總體音量的平衡,確保各樂器間的協調,避免有些樂器奏得太響或太弱。

軍樂

軍樂是軍隊在比武、行軍、閱兵和戰鬥時演奏的音樂。古往今來,世界各國都有這種用來宣揚國成、鼓舞士氣、傳遞信號的音樂。軍樂在中國曆史悠久,相傳黃帝曾命令岐伯作鼓吹曲以鼓舞士氣,弘揚威德。近代以來,世界各國的軍樂隊通常由銅管樂器、木管樂器和打擊樂器組成。小號和單簧管是軍樂隊的重要樂器。

搖滾樂

搖滾樂是1950年出現的一種新式的流行音樂。搖滾樂具有強烈的節拍和年輕人喜歡的歌詞。這種音樂起源於美國,從傳統的樂曲節奏和黑人曲調中演化出來。多年來它一直影響著很多其他的音樂形式。

鄉村音樂和西部音樂

鄉村音樂和西部音樂是美國西部的鄉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音樂表演者通常身著西部的牛仔服,用美國南方重音演唱,並用班卓、提琴和吉他這類樂器伴奏。

電子音樂

電子音樂是電子技術和音樂藝術相結合的產物。20世紀50年代後,隨著現代電子技術的發展,電子音樂隨之崛起。以電子振蕩為發聲原理的電子琴和電子合成器不但能模仿傳統樂器和自然界音響,而且能合成自然界不存在的音響。電聲樂隊由電子琴或電子合成器、電吉他、低音電吉他、電鋼琴、打擊樂器以及部分傳統樂器組成,編製大大小於傳統管弦樂隊。

宗教音樂

音樂在宗教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在宗教儀式中,音樂喚起人們對上帝和神的崇敬,它陪伴著宗教歌曲和聖舞而演出。作曲家也會選用宗教題材來創作,不過卻不是用在禮拜儀式上。《安魂曲》就是德國作曲家喬治·亨德爾采用聖經的部分內容創作的音樂。

戲劇

戲劇是對故事進行表演的一種形式。在戲劇中扮演不同角色的人稱為演員。早期的戲劇可能是用於闡述有關宇宙的起源、生命、死亡和宗教等問題的。早期的戲劇和歌舞是分不開的。後來,西方戲劇中的歌舞成分逐漸減少,出現了以歌唱為主的歌劇和音樂劇以及以對話為主的話劇,而東方戲劇中仍然保留著許多歌舞及民族戲曲成分。

歌劇

歌劇起源於16世紀末的意大利。音樂家從希臘和羅馬神話中選取故事,再配上歌曲和音樂伴奏。歌劇中的主要角色由獨唱演員扮演。

有時候演員們會一起唱二重唱、三重唱等。許多歌劇還有合唱,合唱演員在劇中飾演一群士兵、村民或劇情需要的其他群眾角色。歌劇史上許多著名劇目都是由大音樂家創作的,如莫紮特的《魔笛》、比才的《卡門》以及普契尼的《蝴蝶夫人》等。

話劇

話劇起源於古希臘的祭神儀式。西方人把話劇稱為戲劇。在中世紀的歐洲,戲劇的主要題材就是聖經故事。但從16世紀的伊麗莎白一世時代開始,人們用戲劇來講述其他類型的故事。這個時期最偉大的劇作家是莎士比亞。在西方戲劇發展史上還有很多劇作家,如席勒和易卜生等。“五四”運動以後,話劇在中國發展起來,老舍的話劇《茶館》是最能代表中國話劇特色的劇目。

啞劇

啞劇是一種演員不說話或完全不發出任何聲音的戲劇。演員通過麵部表情和肢體語言來展示自己的感情。他們可以使觀眾相信舞台上所沒有的東西是存在的,例如,牆壁、球和桌子。

舞劇

在沒有語言和文字之前,人類就學會了以手勢或動作表述思想感情,進行相互交流,並漸漸孕育出了一些基本的動作和節奏。這種通過舞蹈表現內容和情節的戲劇叫做舞劇。

日本歌舞伎

歌舞伎在日本戲劇中非常流行,它融合了音樂、舞蹈和啞劇等音樂形式。這些戲劇都以古老的傳說為基礎,由化妝繁複、衣著複雜的男人來扮演。歌舞伎發展列現在已經有近500年的曆史,至今仍深受日本人的喜愛。

木偶劇

木偶劇是由演員操縱木偶以表演故事的戲劇,又稱傀儡戲。木偶有點像玩具娃娃,但人們可以用手指及通過與木偶相連的拉線或操縱杆來讓木偶做出各種動作。

人、動物和各種想象出來的生物都可以做成木偶。木偶劇在世界各地都有,以亞洲地區最為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