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運動的決議》,規定每年8月1日作為中國工農紅軍誕生日。1933年8月1日,中央蘇區首次舉行“八一”紀念活動。1949年6月15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正式發布命令,規定以“八一”字樣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和軍徽的主要標誌。之後,8月1日正式成為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誕生的節日。
國家軍委在這天前後會表彰軍隊的優秀官兵,派人看望駐守邊疆的部隊官兵。部隊會組織大家參加各類運動比賽、文藝晚會。融合革命傳統精神與當今時代氣息的大型文藝晚會是8月1日前後電視熒屏的主導節目,革命聖地在節日期間也會賓客盈門,青年一代在革命曆史的遺址上緬懷過去,瞻仰革命先烈。
中國教師節
每年的9月10日,是中國教師們自己的節日。
我國最早出現教師節是在1931年,由教育家邰爽秋、程其保等提出,並將日期定為6月6日,後又改為8月27日,因這天是孔子的生日。建國後,還曾將5月10日定為教師節。但由於各種原因,教師節後來逐漸銷聲匿跡了。直到1984年12月9日,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梓坤教授再次提出設立教師節,並把這一想法寫成文章登在了《北京晚報》上。這篇文章刊出後引起了讀者的強烈反響。12月15日,北師大鍾敬文、啟功、王梓坤、陶大鏞、朱智賢、黃濟等聯名提議正式設立教師節。1985年1月,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作出決議,將每年的9月10日定為教師節。
將教師節定在9月10日是考慮到全國大、中、小學新學年開始,學校要有新的氣象。
新生入學伊始即開始尊師重教,可以創造出“教師教好,學生學好”的良好氛圍。
國慶節
公曆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紀念日。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隆重的開國大典,這標誌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也標誌著中國曆史從此走入新紀元。
1840年鴉片戰爭後,曾經傲立世界的中華民族在帝國主義與封建勢力的壓迫下奄奄一息。在國家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中國人民進行了長期的、艱苦的、不屈不撓的鬥爭。
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使得中國革命進入新階段。在黨的領導下,中國經曆了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和抗日戰爭,人民的革命力量日益壯大。抗戰勝利後,解放戰爭又全麵打響。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後,國民黨精銳部隊損失慘重,南京政權走向末路。
1949年3月,在西柏坡召開的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決定迅速奪取民主主義革命的全麵勝利。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渡過長江,紅旗捕到了南京政府的總統府上。1949年秋天,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已基本取得勝利,大陸除西南尚有一批國民黨殘匪未被徹底消滅外,其餘已全部解放。
1949年9月29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在北平隆重開幕。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共同綱領》確定國家名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性質是工國慶節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規定了中國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民族、科技等方麵的基本政策。該綱領起到了《臨時憲法》的作用。此次會議選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等6人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會議還確定“五星紅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決定把北平改名為北京,將其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並通過了在天安門廣場修建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決議,以此緬懷1840-1949年間在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為國犧牲的人民英雄。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時,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舉行第一次會議。會上正副主席和委員宣布就職,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會議決定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作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針。下午3時,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盛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毛澤東主席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這標誌著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的基本結束和社會主義革命階段的開始。中國人民從此真正當家做主了。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的開國大典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標誌著中國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苦難,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世界1/4的人口獲得了解放、擁有了自由,這成為俄國十月革命後具有世界意義的偉大曆史事件。
國慶節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盛大節日,人們通過遊園、歌舞、體育活動等多種形式,歡度共和國的生日。
節日期間,國務院通常都要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盛大宴會,招待和答謝各國駐華使節及各國專家和學者。各地人民政府也要舉行相應的招待宴會。
附錄文明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