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3章 江南第一擘窠大字(1 / 1)

有著萬竿翠竹的清涼世界莫幹山,落成了江南最大的“翠”字摩崖,為名山增添了新的文化內涵。

那是1988年夏天,著名書畫家錢君匋、吳青霞等一行,聯袂到莫幹山消夏,下榻於武陵村。武陵村口有一大石壁,莫幹山管理局擬搞摩崖石刻,以豐富遊覽內容。這一設想,引起了書畫家的極大興趣。根據石壁大的特點,大家一致意見選用一個大字作為摩崖主題,但選用什麼字才能突出莫幹山的特色呢?頗費躊躇。“涼”字,一般化;“竹”字,太實;“綠”字,又太俗……錢老沉吟一番說:“‘翠’字好嗎?莫幹山特色是綠,而翠字給人的聯想要廣泛得多,有詩意得多。”大家均予首肯,並請他揮毫。當即,錢老提起大抓筆,飽蘸墨汁,運足力氣,在一張四尺宣紙上寫下了“翠”字草書。這字一揮而就,力透紙背,寫得非常成功。

這個放大至10米的“翠”字已刻於石壁上,獲得了“江南第一擘窠大字”的美稱;同時,石壁上還刻有別的一些書法家的墨寶。其中,現在台灣的孔子七十七代嫡孫孔德成先生的楷書“風月無邊”四字,顯得特別有意義。這些摩崖題刻和紅亭、澄潭、珠瀑組成了莫幹山“滴翠潭”新景點,使來山遊客又多了一個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