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回家就利索燒水,給女兒做蛋湯。水燒開打一個蛋進去,沒有油放點鹽巴,也是香噴噴的。
她把雞蛋放大萱麵前,而自己就吃地瓜,家裏種的兩畝水田,大米基本都上交朝廷,每年都種很多地瓜芋頭,當飯吃,這些東西好種又好長,冬天挖地瓜芋頭能吃大半年。
“娘,我不想吃,您吃,”大萱把蛋湯推過去,好菜以前吃得多了。
姚氏推回去,“娘不喜歡吃雞蛋,大萱在長身體,得吃好點,聽話。”
大萱沒有再推遲,這是姚氏千辛萬苦弄來的雞蛋,舍不得吃就要省給她吃。她想起在現代的時候,很小父母就離婚,而後各自重新組建家庭,把她丟給爺爺奶奶帶,記事以來從未得到父母疼愛。
而今穿越到這裏,遇上好娘親,可能是上天安排,她現在一點都不想回去,如果給她選擇的話。
這一夜她睡得香,姚氏在她身邊,清晨醒來,姚氏已做好早飯,蛋花湯還有煮紅薯。
“大萱,娘等下去田裏插秧,你跟娘一起去吧。”姚氏不放心她一個人在家,不然指定又出什麼事。
“好,”大萱很喜歡跟這個娘待一起。
她家的水田很大,離家最近的那個田差不多有八九分,這個時候旁邊田裏都有兩三個人插秧,姚氏老公不在家,偌大的田地成了她一個人的事。
姚氏再累也不要女兒做這個苦活,她隻許孩子在岸邊玩,她利索戴上草帽,抓一大把秧一根根插,姚氏手很快,也很巧,田裏秧整齊得跟排隊一樣,一根接一根,全部沒倒下。
大萱百般無聊,田裏好像有蛇在亂竄,仔細看,原來是黃鱔,還有魚,她靈機一動,黃鱔營養好,有好吃,可以做吃,還不要錢。
太陽越來越曬人,收工回去。她叫姚氏抓幾條黃鱔回去,她不敢抓。姚氏說,這個東西都是骨頭,沒有肉,不好吃,大萱說她會做。
爺爺奶奶帶她的時候年紀很大了,她四年紀就開始學做飯,廚藝雖說不是大師,一般的家常菜還是很好吃的。
回到家,殺黃鱔她不敢,隻能娘親代替,在她的指揮下,姚氏麻利把肥黃鱔開膛破肚,去內髒去頭,切斷,自家門口有個小菜園,她去挖了點蔥蒜。大鍋燒熱,鍋裏放點鹽巴,再放黃鱔段慢火煎熟,家裏沒有油,這樣能讓鍋不沾。
兩麵煎熟後,放半鍋水,放大蒜,煮開轉小火,快燉好放鹽巴,滿屋子香味。
姚氏盛兩碗湯,兩個人美滋滋喝起來,真香,黃鱔湯奶白香濃,沒有腥泥土味,黃鱔肉已入味,吃起來嫩滑,比什麼都好吃。
“大萱,你比娘還會做菜。”
“就說黃鱔好吃吧,”她的水平不是吹的。
“對對,我女兒最厲害,大館子都沒這麼好喝的湯呢,”姚氏一口氣喝三碗。
作為一個現代女性,她想到賺錢法子,黃鱔遍地開花,而無人會做,倘若把菜譜賣給鎮上的大館子,肯定有錢賺。
她把這個大膽的想法跟姚氏說,姚氏難以接受,她不相信館子會買所謂的菜譜,從來沒聽過老板花錢買菜譜。
“不試試怎麼知道行不行呢!反正不費什麼功夫,”大萱道。
姚氏答應了,不成就當做帶孩子去趕集。
趕集之前,姚氏應女兒的要求,把幾條黃鱔處理好,用鹽巴米酒醃著就出發,從朱家村到鎮上走路隻要半個時辰,倒也不算遠。
他們來到鎮上最大的館子,李家私房菜,館子共兩層,據說去第二層吃飯的,非富即貴,還有人說裏麵一個菜至少得二兩銀子,二兩銀子夠她家吃半年了,姚氏看那巍峨門口,不敢進去。
大萱連拖帶拉把她弄進去,找個顯眼的位置坐下,“小二,上茶。”她畢竟經曆過大場麵,沒錢裝大爺難不倒她。
小二看他們衣著打扮,心生鄙夷不屑,“這裏喝一杯茶,要十文錢,可別走出地方了。”
“館子的茶都是免費的,你別欺負我人小,難道你們館子靠賺黑心錢發財的。”大萱故意把聲音提高。
這下館子裏的人都低頭竊竊私語,小二急了,本想趕她走的,沒想到她說起話來牙尖嘴利,他連忙去請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