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文化在20世紀經曆了兩次轉型,它們分別是十月革命時期與蘇聯解體前後。這兩次轉型都與政治的變革相伴隨,思想衝突尤為激烈。在當代文化背景下出現的第二次轉型,更是顯得錯綜複雜。
當代俄羅斯文化的嬗變既受到俄羅斯社會內在力量,包括文化內部自新需求的製約,又與“全球化”態勢下的國外政治經濟力量的作用和世界文化語境的變化密切相關,帶有明顯的世界性因素。蘇聯時期的主流文化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但由於蘇聯當局對這一指導方針的教條理解,忽略了文化的開放性與多樣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限製了俄羅斯文化的發展。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社會的價值觀發生了巨大變化,各種社會思潮你方唱罷我登場,然而在所謂“自由化”的浪潮中,俄羅斯卻出現了精神文化的危機。如今,在穿越狂風暴雨之後,俄羅斯文化正在新的基點上重建。
經曆蘇聯解體、政體更迭與經濟震蕩的當今俄羅斯文化表現出鮮明而複雜的轉型特色,這種特色深刻體現在俄羅斯文學、藝術和傳媒的發展進程之中。正因為這樣,本書將分別從上述三個方麵對此作一描述。由於轉型期的俄羅斯文化本身的複雜性,加上不過於學術化的出版要求,因此本書的描述不追求“全方位”和“深刻性”,而是注意選擇重要的或典型的現象,注意描述的具體和可讀,有些部分還特意插入了具體作品的介紹。書稿已成,但其中肯定仍有不少不盡人意之處,還望得到專家和讀者的指正。
本書由陳建華主編,負責全書的架構、統稿和部分章節的撰寫。作者主要為華東師範大學中文係、俄語係和上海社會科學院從事俄羅斯文化研究的教師和學者。具體分工如下:文學部分的主要作者為陳建華、楊明明;藝術部分的主要作者為楊偉民和貝文力,其中楊偉民撰寫了電影部分;傳媒部分的主要作者為田洪敏、貝文力。附於文學部分後的作品介紹由田全金、包文琦和高明撰寫。書稿中疏漏之處還望得到讀者指正。感謝重慶出版集團陳興蕪總編和吳立平主任的盛情相邀,也感謝楊偉民研究員等各位作者的通力合作,否則就不會有此書的順利問世。
陳建華
2006年歲末於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