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重回中心城:結構(1 / 2)

中心城位於巢城的中心區域。

從外部遠遠看去,巢城是一個巨大的圓椎體,外形與一座小山幾乎沒有什麼區別。

但是,如果仔細觀察一下這座人工山的結構,它其實是包括了下半部的主體部分和上半部的通風塔。

巢城主體部分是個截頂圓椎體,大口半徑約為兩點五公裏,小口半徑大約一公裏,高度有將近一千五百米。

也就是說,巢城的主體部分是個圓台的形狀,在圓台最底部的基座部位,直徑接近五公裏,占地麵積將近二十平方公裏;而到了圓台頂部,平台的直徑則有兩公裏,麵積也有三平方公裏左右。

在這個圓台形的主體部分上方,聳立著幾座高聳入雲的通風塔。

每座通風塔都有近千米的高度,塔身與巢城的主體部分聯為一體。通風塔內部布有大量通風管道,連通至巢城內部各個區域。

通風塔口底部之間存在巨大的高度落差,因此可以借助外界環境氣壓和溫度的變化,形成相當大的抽吸力,有助於提高巢城內部的換氣效率。

這樣一來,即使巢城的通風係統暫時停擺,依靠通風塔的抽吸作用和巢城內部遍布各處的通風管道,空氣交換仍然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在巢城的通風塔與主體部分二者之間,並沒有明顯的分界。

對於像巢城這樣龐大的建築工程來說,除了模仿白蟻蟻巢的構造方案之外,其他任何方案都不可能在規模和結構上為其提供足夠的穩定性。

因此,外城的建造充分複製了白蟻巢穴的各種特性。

白蟻會使用一種“生態混凝土”來建造蟻巢,用混有自己唾液的泥土、有時也會把自己的排泄物摻入泥土當中,以獲得的一種牢固可靠的建築材料。

而在巢城的建造過程中,大量工程機器人則充當了“工蟻”的角色。

從工程機器人的噴射口中,可以噴出熔岩般的高溫流質建材,凝固在預定位置之後,堅固程度完全可以媲美“高喜馬拉雅結晶岩”,其平均壓縮強度不低於二十千克力每平方毫米,換算成壓縮強度的常用單位“MPa(兆帕)”的話,相當於二百兆帕,而一般大理石的壓縮強度通常隻在一百兆帕上下。

工程機器人還可以噴出熔融狀態的特殊合金,與熔岩建材交替應用,二者凝固在一起之後,大大增加了建築物的韌性。

不計其數的工程機器人協同工作的結果,就是整個巢城一寸一寸地、但卻是以異乎尋常的速度,從平地上“生長”了出來。

在外部形態成形的同時,巢城的內部,也由“工蟻”機器人們構造出各種空間。

即使是在巢城建成之後,總控係統仍然在不間斷地進行著海量的應力計算,大量工程機器人也根據這樣的計算結果一刻不停地進行著建造和改建,在厚重的岩體內部重新修建出四通八達的憩室和通道,用以適應人們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同樣道理,與通風塔相連的那些通風管道,也需要根據總控係統的計算結果不斷進行改建,以保證這些通風管道能夠以符合空氣動力學的最佳方式分布至巢城各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