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洪心想,先前聽魯道士與付道士講解,隻知道這“玉虛師相”的名號,是“三清神”所賜,現在才明白,原來“師相”這一神職有這麼重要!難怪這祭祀玄帝的玉虛宮會有這麼大的規模!
“其實,”何慶山又說,“這‘玉虛’二字,也是另有深意。”
何慶山清清嗓子,說道:“在諸位神靈所在的世界中,又怎能離開這個‘玉’字?譬如,在天之中心,有神仙所居之山,名為‘玉京山’;又有天闕,名為‘玉京’,也是至高無上的天外仙境;還有‘三清神’所在的‘三清境’,那‘三清境’的都府,也稱為‘玄都玉京’……就連玄帝受封時,元始天尊賜給玄天上帝的寶物,也是各種玉器——賜的旗,為紅玉;所賜坐駕,為九龍玉車;賞賜的祭祀禮器,為黑玉……還有,玄帝受封時,那頭上戴著的冠冕,前後也是懸有十二掛玉串!所以,說到這個‘玉’字,當是為了表達‘尊貴無比’之意。
“而那個‘虛’字,指的是,宇宙創生之前,空無縹緲、無形無象的狀態,也就是‘太虛境界’。這所謂的‘虛’,指就是——虛空靈明,不生不滅,不有不無,永存永在,真空妙有。或者說,這個‘虛’,指的是,宇宙的原始狀態,同時你也要明白,這個‘虛’,指的也是,心靈的絕對空明寧靜,那是一種不含任何憂慮、不起半點私欲的狀態……”
蕭洪聽何慶山說起宇宙創生之前“空無縹緲,無形無象”的“太虛境界”,便又想起魏淩峰為自己講解過宇宙之始的“虛無”狀態,說那是“無形無象,寂兮寥兮”,毫無疑問,這二者,說的是一個意思。
好一個“無形無象,寂兮寥兮”!對這八個字,蕭洪已是印象極為深刻,仿佛它們就被印在自己腦海中一般。
蕭洪還想起,何慶山為自己講解“道中之法”時,就曾經說過,要領悟那“寂然不動”的狀態;並且,他還說過,要想理解“道中之道”所講的“一念不生,萬物俱寂”,可以先想辦法,領悟“寂然不動”的狀態。
蕭洪此刻仍然牢牢記得,何慶山當時說過的那段話——“道中之道者,一念不生,萬物俱寂;道中之法者,靜則交構龍虎,動則叱吒雷霆;法中之法者,步罡掐訣,念咒書符……”
何慶山當時沒有解釋什麼是“道中之道”,聽起來,他此刻所說的,倒是與這“一念不生,萬物俱寂”八個字,意思有些相像。心靈空明寧靜,不含任何憂慮,不起半點私欲……如果能夠做到這樣的狀態,豈不就是所謂的“一念不生”?
蕭洪一邊想著,一邊不知不覺地,將這“一念不生,萬物俱寂”八個字,念出了聲。
“嗯,不錯!”何慶山聽到蕭洪輕聲默念,讚許地連連點頭,“就是這個意思!我們這個世界,最初來自於‘虛無’,而這個‘虛無’,就是所謂的‘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世上萬物,皆是來自於‘虛無’,如果能夠真正領悟了‘虛無’,也就理解了世上萬物。所以,我們修道、悟道,就是要想辦法,領悟這種‘虛無’。然而,真正的領悟之法,卻有許多,若非潛心修行,誰也不敢輕言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