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璿方丈問道:“那你找找看,這部經中,有沒有一幅圖,名字叫做‘說浮屠’?”
蕭洪隨時把《老子八十一化圖》翻了翻,果然找到了這一頁,原來說的就是第三十四圖。隻是他看了看內容,卻沒明白,這與尹喜有什麼聯係。
“怎麼,這一頁上,也沒有解說文字?”方丈看了看,說道,“這幅圖是第三十四化,說的是,太上令尹喜化佛,說四十二章經,遣飛天神王,剃須發,掌赭衣,作浮屠喪門之教。”
“哦……”
“哦什麼哦?這說的是什麼,明白嗎?剛才你也說到了,太上老君傳授尹喜《道德經》,又帶他朝見了元始天尊,那就算是把他收為了弟子;照這第三十四化中的說法,老子又讓他的這個弟子尹喜,化身成佛……”
蕭洪聽了一愣。
方丈又說:“明白吧,這裏說的是,那佛教的佛祖,其實是老子讓他的徒弟尹喜變的……”
“啊?真的?”
“呸!……所以說你不開竅嘛!這還能是真的嘛?!剛才不是說了嘛,這部經書的背後,就是佛道相爭嘛!”
“哦,明白了……這樣的說法,等於是抬高了道教的地位,相應地,也就是貶低了佛教……”
“嗯……不過,有這樣的說法,責任也不全在道教一方。因為這《老子八十一化圖》的背後,其實是‘老子化胡說’。這個‘老子化胡說’,意思就是說,老子當年西出函穀關之時,教化了胡人,而那位於西域的佛教,其實就是老子教化胡人時形成的……這個‘老子化胡說’,最初可不是道教的說法,而是來自於佛教……”
“為什麼?佛教的信徒,又怎麼會做這樣的事情……”
“這你就要看,事情是發生在什麼時候……東漢末年佛教傳入的時候,中原地區正是黃老之道盛行,當時的佛教,提出這樣的說法,正是為了比附老子,那在當時,也是一種抬高自己身份的手段……”
蕭洪聽了沉默。
他想起,上一次,方丈想利用“老君顯聖”的說法,獲得眾人的支持;他還想起,方丈曾經暗示過,那上清派的源起,其實是楊羲寫成《上清經》,然後假稱這是來自魏夫人傳授……
這些說法,與方丈現在說的,佛教竟將自己的源起,假托於“老子化胡”,似乎有不少相通之處。
“咳,你應該也看出來了吧,這經書中,有一些圖畫,與‘老子化胡’的傳說是對應的……”
蕭洪點了點頭。
他知道,方丈說的這些,魯道士倒也提到過。老子攜尹喜“遊諸天”之後,一直到第四十三化,那都是老子出函穀關西行的經曆。這就是高璿方丈所說的“老子化胡”的傳說。
“不管怎麼說,把尹喜說成是佛祖,又怎麼能讓佛教接受呢?”
“那又怎樣?照這《老子八十一化圖》所說,老子本人也化成佛祖呢!你再找找,在這部經中,是不是還有一幅圖,名字叫做‘毗摩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