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這個嘛,是你不懂……”高璿方丈回答說,“玉虛宮這個地方,雖然位置極其重要,但是它周圍門派林立,而且正一、全真兩派,在此來回爭奪……
“若不是為師我睿智博通,又怎麼可能在這樣的地方當上方丈?關鍵這方丈還當了這麼久!
“要說平時,那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平衡各派的利益,這玉虛宮看著香火旺盛,也是因為各派都滿意;可是,真要像現在這樣,遇到了事情,他們又怎麼可能心齊呢?我就算沒把他們趕走,沒準兒他們自己倒先爭起來了……”
高璿方丈說的這些,蕭洪倒真是沒能想到。他也知道,如何平衡各派利益,也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的清楚。
看到蕭洪皺起眉頭想著心事,方丈忽然說道:“你呀!為師我再說你一句——你何必執著於這些事情呢?有什麼意義?你有沒有想過,有可能我們所經曆的,不過隻是一場大夢而已……所以,你要學會順其自然……”
“隻是一場大夢?什麼意思?”
“你有沒有聽過‘莊周夢蝶’的故事?……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誌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你知不知道,這個‘物化’,說的是什麼?”
蕭洪搖了搖頭。方丈說的這段文字,他沒有全聽明白,但是,對於“莊周夢蝶”的故事,他多少還是有些了解。
高璿方丈解釋說:“我們常常覺得,一個人若是醒著,他的所見所感,就都是真實的;假如他正在做夢,那個夢境,就是幻覺,就是不真實的。
“但是莊子卻不這樣認為。‘莊周夢蝶’說的就是——醒著,固然是一種境界,夢,又是另一種境界,二者雖不相同,但是,哪個是醒著的真實、哪個是夢中的虛幻,我們卻沒有能力區分,而且,也沒有必要區分……
“更進一步說,一切事物之間的差別,也與那‘夢’與‘醒’的差別類似——看似不同,其實卻不必非得加以區分……因為,它們其實沒有任何差別,隻不過都是由‘道’變化而來,進而成為了不同的物象,僅此而已!
“這就是說,是‘夢’是‘醒’,是‘彼’是‘我’,乃至究竟是‘生’還是‘死’……在根本上,它們都是完全一致的!
“所以,雖然你看到了眼前的這些差別,又何必再去苦苦追究?真正應該做的,反而應該是,看破萬物差別,任之自然,隨物變化……這就是莊子所說的——‘物化’的境界!
“若是能夠達到這樣的境界,哪個是夢境,哪個又是現實,也就不那麼重要了!”
高璿方丈的話,讓蕭洪詫異不已。他隱約覺得,方丈所說的,是一個極為重要的道理;然而,這個道理的結論,他又實在是難以接受!
方丈剛才居然說到,是“彼”是“我”,居然都沒有差別,這又怎麼可能?
“萬物之間沒有差別?原因是,萬物都是由‘道’變化而來?那麼這個‘道’,說的又是什麼?”蕭洪反問方丈。
蕭洪想起,何慶山在為自己講解“道中之道”時,曾經說過,以那“一念不生,萬物俱寂”的說法,去體悟什麼是“道”,也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何慶山說,若是以“心念”去體悟“道”所代表的“虛無”,便無法做到“一念不生”,也就無法體驗“萬物俱寂”的“虛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