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確認同一會場其他參會人員的站立位置。”
“全息會議輔助係統”進一步提示奎尼。
奎尼向著秦所站立的方向看去,在他的視野中,此刻的秦,已經像他剛才一樣,站在了熒光區中心。
但是,秦所站立的實際位置,與奎尼透過目鏡所看到的全息影像的位置,有一些微小的差別,這表現在,奎尼所看到的秦腳下的熒光輪廓,帶著重影,有兩層邊界。
一層邊界,是秦在全息影像中,實際的站立位置;另外一層邊界,則是經過奎尼所戴目鏡的處理之下,秦在全息影像中的相對位置。這後一層邊界,就是“全息會議輔助係統”在校準奎尼與秦的相對位置。
之所以要進行這樣的校準,原因在於,當秦與奎尼同時在虛擬會場內走動,兩人之前的相對位置,不可能總是保持不變。而要想實現兩人相對位置的變化,隻能讓兩人腳下的移動地板,向著會議室內的不同位置,產生一定程度的相對位移。
這就是為什麼,剛才那門口進來的那人,要特意提醒秦和奎尼,這間房間不大,無法為他們提供各自獨立的全息景深,所以,希望他們兩個,不要彼此分開太遠。
因為,一但他們彼此距離太遠,致使他們之間的相對距離,超出了這間房間的最大跨度,那麼,“全息會議輔助係統”所提供的全息影像,就會出現景深矛盾。
可以想象,在這種情況下,兩人腳下的移動地板,已經移到了房間的兩端,換句話說,兩人之間的相對距離,已經不可能進一步增大。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他們兩人仍然向著相反的方向移動,全息景觀就會配合著他們各自的運動方向,繼續向前延伸。於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根據一個人的運動數據而產生的全息景觀,就會與另外一個人位置信息產生矛盾。
而奎尼此時所要做的,就是要配合“全息會議輔助係統”,對目鏡中顯示出來的全息影像進行校準。
校準完成之後,在目鏡的偏轉作用下,奎尼所看到的全息影像,景深將會發生一定程度的變化,這樣,因為兩人相對距離不足而產生的景深衝突,就可以適當得到彌補。
於是,奎尼認真注視著熒光重影之中的一層邊界,“全息會議輔助係統”則根據他注視點變化的情況,不斷地調整全息影像的位置,最終,使秦腳下的兩層熒光邊界,完全重合在一起。
當然,即使這樣,目鏡偏轉作用的補償效果,也有一定的限度,因此,在這個由全息影像所營造的虛擬會場內,秦和奎尼,最好還是呆在一起。如果他們需要分開走動,就要考慮到彼此之間的距離關係,不能明顯地超出房間所在的範圍。
奎尼完成了目鏡的調校,於是,目鏡的屏幕上,再次顯示出一行提示文字,告訴他,“全息會議輔助係統”已經可以正常使用。
秦腳下的熒光,此刻也已熄滅,會場內的一切影像,又都恢複到了之前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