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3章 濺銅子兒(1 / 1)

濺在蘭州話裏讀鏨,指拋物遇阻力而反彈的動作。銅子兒,指銅元,也叫銅板、銅麻錢。20世紀60年代以前,蘭州兒童常玩濺銅子兒遊戲,北京稱為撞鍾。幾個男孩,用石頭剪子包決出先後,每人各拿一枚銅錢,依次向大門前護牆石頭上拋去,反彈落地後,彈的遠的,拾起銅錢擊近的,擊中了,贏了那枚錢,擊不中輸了自己的錢。

還有三種玩法。一是用銅錢向石頭或磚台階上濺飛後,要量兩枚錢之間的距離:接近一拳,莊家贏,錢歸莊家;一拃,對方贏。若擊中銅錢,就要給擊中的兩枚錢。二是有幾個人就在地上畫幾個圓圈,每人在圈裏放一摞麻錢。然後裁包尺決先後,用大銅板擊麻錢摞,擊出的歸己。三是各自在地上放一摞或幾摞麻錢,一人坐莊,其他人裁包尺決先後,依次滾錢,撞上幾摞,贏幾摞。撞不上的,用短棍棍量兩者之間的距離,距離等於短棍棍的,莊家輸一摞;用長棍棍量,能夠的上的,反過來給莊家一摞麻錢。

清同治、光緒年間,陝甘總督左宗棠駐節蘭州督署,晚餐後,常常步出督署,在轅門一帶散步,身後緊隨幾個佩刀的戈什哈。他在西柵子(今中央廣場至通渭路東口)看到幾個小孩濺銅子兒,覺得很有趣,就說:“伢子,我和你們玩,可以嗎?”孩子們知道他是大帥,但很可親,就跟他一起玩。左氏矬而胖,挺著個大肚子,濺了銅子兒後,蹲下去,用拳頭或棍棍量距離很費事,很笨拙,氣喘籲籲,但仍玩個不停。之後,戈什哈遞過小馬紮子,大帥總要歇一會兒。小孩總會聚攏在他的身旁嬉戲。一次,大帥拍著肚皮,問:“這裏頭裝的啥東西?”一個小孩不假思索就說:“裏頭裝的屎!”大帥大喜,連忙命戈什哈掏出一串麻錢,賞給那個小孩。原來聽成“詩”了。大帥自命不凡,自稱“今亮”(當今的諸葛亮),文韜武略,滿腹詩書,聽到小孩說肚裏有詩,能不高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