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身份推測(1 / 2)

離開餐廳,本打算直接回廂房休息的,不過因為劉風建議的需要多做一些有益身心的運動,於是張鵬翮便決定在林間散步,一邊呼吸清新空氣,一邊活動筋骨。

對於張鵬翮的提議,唐林四人也是沒有什麼異議的,反正現在時間還不算晚,就當飯後運動,對自己的身體也有幫助。

於是一行七人,從餐廳出發,繞過水池,穿過魚塘,走過竹林,看過山洞,踩過索橋,踏過青石板,一路談笑風生,無話不談。

經過這一番的交流,唐林發現這個張鵬翮不僅是個大官,還是一個詩人,麵對眼前的山水,不禁一番詩興大發。“風煙萬裏路漫漫,淚滴征塵濕未幹。杜宇有魂啼夜月,王孫無夢到長灘。端居自信清修好,涉曆方知行路難。愁對長江春水闊,石尤起處暮光寒。”

一首《愁懷》,背負著多少豪情大誌,蘊含了多少張鵬翮的真實寫照。

張鵬翮以名臣著稱,其詩也自成一家。張鵬翮論詩主性情,開清代性靈派先聲。

其題材廣泛,體裁多樣,語言清新,格調剛健。七言律絕,佳句絡繹。諸如民間疾苦、旅思羈愁、離懷別緒、英雄肝膽、兒女柔情、山川景色、鄉土民俗、曆史人文、異域風光等在其詩中均有呈現。

尤其是康熙二十七年,張鵬翮出使俄羅斯,往返百餘日,寫下不少紀行詩,表現出詩人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堅毅頑強的意誌,詞精句美,詩意濃鬱,氣格高亢,盛世英氣,勃勃有聲;俄羅斯異國風光,曆曆在目,這在整個中國古代詩歌史上也是前無古人的。

張鵬翮的憂國憂民,大有當代杜甫之貌,也令得唐林為之更加的佩服不已。

詩人如此,當官也如此,做人更是如此,張鵬翮不愧是大清第一“賢相”。

感懷也好,悵歎也罷,隨著時間的流逝,很快天色也漸漸黯淡下來,唐林眾人終於再次回到東廂房和西別苑的路口,與張鵬翮一番拜別之後,便分道揚鑣,各自回去歇息。

回到套房後,唐林又沐浴一番,不知不覺,時間已經臨近亥時,而東廂房裏麵已經是一片寂靜無聲。

月明星稀,晚風瑟瑟。

竹林翠竹左右晃動,窗外柳枝點頭捶腰,樹葉吹落婆娑作響,淒清晚風涼意陣陣。

不多時,葉無雙和嶽寧二人便敲響了唐林與劉風的廂房房門,待唐林穿好衣物之後,打開房門,讓兩女進來。

今天發生了一些事情,但是對於他們來此的目的是沒有影響的,說到底,還是為了查案。自然而然的,要言歸正傳,商討案情。

由於張鵬翮的突然出現,確實有打亂唐林計劃的嫌疑,他們不敢保證張鵬翮知道唐林身份後會否將他的身份說出來,是否會阻礙唐林等人的調查。

因此,再事情還沒有敗露之前,他們需要重新好好部署一下。

“現在情況未明,我們不能坐以待斃,應該想個法子該如何展開調查才行。”

坐下之後,葉無雙便立即說道,她對案子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其實她和唐林都是怪胎一個,兩人都對查案情有獨鍾,唯一的不同則是葉無雙是表麵上表現出來的,她會為了查案而瘋狂的做出一些常人難以理解的舉措。

至於唐林,則是內斂的,往往別人都在擔憂著急的時候,他卻一副城府很深的樣子在內裏不斷地推敲案情,尋找蛛絲馬跡。

雖二者各有長短,但破案的心卻是一樣的。

劉風隨即也開口道:“是的,我看張鵬翮也非省油的燈,別看他表麵很隨和,但是他發起火來還是挺讓人受不了的,能夠坐到如今這個位置,絕不簡單,很難判定他會否阻礙我們查案。”

劉風分析的也挺有道理,查案這東西並不是你想怎樣查就怎樣查,還要顧慮很多額外因素。尤其是現在他剛剛出現就遇到昏迷事件,雖不敢肯定與自己等人查的案子有關,但是可以確定的是這釣魚村農莊也充滿玄機詭異的。

唐林點頭:“嗯,你們二人說的也正是我所想的。之前我還決定悄悄探入廚房查探罌粟,不過如今看來已經沒有這個必要了。因為女屍胃裏的罌粟是否源自這裏已經不重要,我現在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懷疑。”

說著,話隻到一半,唐林又變得神秘起來。

“你懷疑什麼?”

葉無雙立即追問道,她自然知道唐林是有意在賣關子。

而劉風眉頭一皺,卻是鎮定的道:“你是說你已經開始懷疑那具女屍就是從這裏拋下河然後衝到楊柳河的?”

相對來說,劉風要比葉無雙冷靜一些,分析問題自然也就通透清晰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