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紫衣婦人(1 / 2)

一張破牡丹,拍賣的底價竟然就是三百兩銀子,確實夠坑爹的。

對於唐林而言,他是沒有能力去競拍了。

一切也如唐林所料想的一樣,在一番激烈的角逐競拍之後,原本底價隻有三百兩的白牡丹,竟然駭人的被叫拍到了三千八百兩,如果不是因為時間所限,說不定還會拍的更高!

三千八百兩,隻是一幅明代畫家李箴言的白牡丹而已。往那畫上看去,外行人,包括唐林,也看不出到底有什麼地方是了不起的,橫看豎看,都隻是一幅白色的牡丹花,除了看上去很逼真,很具有神韻之外,其他的也沒有特別之處,甚至在葉無雙看來,這幅畫根本就跟一般的畫沒有太大的區別。

三千八百兩就買這麼一張破紙,聽起來,確實有點讓人難以接受,尤其是完全對這種所謂的文化沒有半點愛好熱忱的人來說,根本就是浪費,就是奢侈。

“好!恭喜張老爺拍得《白牡丹》接下來,請出第二件拍賣品——宋代郭文興的楷書《望海潮》,起拍價,三百兩,現在開始競拍!”

宣布完畢第一件拍賣品的獲得者,示意杜長騰親自將白牡丹頒給該物品的獲得者之後,緊接著張謙述沒有做任何停頓,立即開始進行第二件物品的拍賣。

這也是張謙述的一貫作風,不拖泥帶水,簡單直接,速戰速決。

說到這第二件物品,唐林還是有所了解的。

郭文興這個人其實與李箴言一樣,在當時都不出名,甚至有時候連飯都吃不上,隻是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為了追尋自己的夢想,想要完成一幅自己一直期望的作品,因而才堅持不懈的繼續下去。到最後,作品雖然完成了很多,但是因為當時沒有人賞識他們,他們就好比那懷才不遇的書生才子,是失意者的代表。

一直等他們死後,才漸漸有一些文人慢慢將他們挖掘出來,而一經傳播,那些以前將他們書畫當成廢紙的人們卻因為這些文人的宣傳鑒定,從而發家致富。

前人摘樹,後人乘涼,終究還是便宜那些生意人。

當然,也不能完全說沒有意義,至少,在後人眼裏,他們這種人在文學領域確實有著不少的貢獻,也注定後人會記住他們的名字,從而流芳百世。

人生在世,名利二字,這也算是值得了。

這一幅《望海潮》楷書其實是郭文興的字帖,上麵的那一首詩《望海潮》也是當年他遊錢塘江時有感而發的。雖說當時他寥寥數筆就寫下這麼一首詩帖並沒花費多大的精力,但是對於後世人而言,確實也起到了不少的作用。

尤其是那一兩句“風卷海潮平地起,誓要擊浪破五津”真實的寫出了南宋末年的那陣蕭條,那份國破家何在的淒涼之境,也寫出了誓把山河收的決心。

如此的憂國憂民,大無畏的精神,卻也有幾分杜甫的情操,也難怪這一本《望海潮》楷體本會有如此的價格。

張謙述此語一出,頓時又引得場下一陣騷動。

想要拍到這一件物品的人,不外乎就兩種,一種是純粹的生意人,一種則是純粹欣賞這幅字帖的有心人。

不過不管哪種人,都是對這幅字帖真正欣賞之人。買賣炒作也好,真心喜歡也罷,又或者是憧憬一下那份愛國情操也可,總之能夠將此物擺上拍賣貨架,就已經足以證明了它的價值,也肯定了當初完成它的那個人。

還真別說,一想到這些,唐林也萌生了些許躍躍欲試的想法,尤其是在拍賣的時候,一旁還有人不停地講訴著此物的來曆,其中包含的各種情感情操,都深深的觸動了唐林的內心。

然而最終理智的還是唐林的口袋,他再向往都好,但是沒有錢,都是屁話!

結果,他也隻能眼睜睜的看著眾人把價位由五百兩抬高到一千兩,再由一千兩抬到三千兩,最後成交價更是超過了之前的白牡丹,以四千三百兩的高價宣告結束。

而上台領取字帖的人更是讓唐林也大感意外,竟然是一個女子,而且還是一名年紀輕輕,衣著光鮮的妙齡女子,看上去應該是有錢人家的小姐。

後來唐林也很快就想通了,這大家小姐嘛,通常都是大手筆,闊氣的很。他們整日都呆在家裏,很少出門,琴棋書畫自然是家常便飯。從書中肯定也了解了不少有關那些名人,自然而然的也知道一些他們的作品。

如今花個四千兩買一張偶像的作品,就好比那些瘋狂的粉絲花錢跟著明星去世界各地參加演唱會一個道理。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數的越來越多,接下來的拍賣會就更加的熱鬧了。

什麼山川名畫,什麼洞庭詩賦,什麼驚世巨著都一一的呈現在了眾人的麵前,其中最貴的一份唐代李牧的真跡詩,竟然直接拍到了一萬兩,完全是天價中的天價,連唐林也不由地感覺當官也太沒有意思了,倒不如去學畫畫,去學作詩,說不定他日一個作品就能夠賣個萬把兩,那一輩子也不用愁了。

拍賣會繼續進行,現場氣氛越發活躍,儼然就要達到最高處,一片人聲鼎沸,歡騰不休,這般盛況,甚至要比當日二王廟的廟會還要熱鬧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