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鴉片戰爭
鴉片流毒人清疆,雍正聖見禁令張。
乾隆中期走私巨,道光年間國民易。
康乾盛世己沉淪,欲挽狂瀾複清風。
道光守成三十載,萎華槁木難再春。
危難受命林則徐,嚴禁匾鴉片廣州巡。
虎門銷煙呲國誌,整頓海防禦外侵。
英夷難破廣州防,強上北京嚇帝王。
定海拒降姚公死,主和弛禁做棟梁。
羊城金湯琦善毀,《穿鼻草約》搶香港。
英夷攻粵戰又開,虎門英烈關天培。
靖逆。白旗請敵人,《廣州和約》帝王哀。
清廷恐懼民心昂,三星戰旗。高高揚。
團結一百零三鄉,誘敵深入牛欄崗。
風雨雷電鬼子走,四方炮台落魄藏。
村民又來三百鄉,不殺夷鬼不還鄉。
罪人奕山和楊芳,重兵在握不殺洋,
逼走村民放賊溜,自此戰火更張狂。
誤斷軍機失廈門,定海忠魂葛王鄭。
裕謙鎮海投水死固寧波陷落開浙門。
道光大怒派“揚威”,“五虎製敵”與願違。
火燒道頭。鄭鼎臣,“黑水黨”人卻為誰。
滾滾長江起惡浪,吳淞圓炮火把寇蕩。
老佛老虎陳化成,血染征袍殞陣上。
江南防務自此癱,海齡死難失鎮江。
英夷鐵甲鎖江問,《南京條約》喪國權。
得寸進尺貪無厭,《虎門條約》又伸延。
美法幫凶接踵至,《望廈》、《黃埔》被迫簽。
弱肉強食不平等,半殖民地半封建。
注釋:
雍正聖見
雍正皇帝認識到鴉片對百姓的殘害,將對國家不利,於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頒布第一道禁煙令。
清風
康熙時有人寫了:“清風不識字,何得亂翻書”的詩句;康熙認為是對清王朝的汙蔑,遂拿問罪,大興文字獄。此外以清風特指大清帝國的強盛時期。
道光守成
道光皇帝在位三十年,日日勤政,但他所在的時期與他的祖宗們哪一位都不一樣,他所麵臨的是黃頭發藍眼睛與自己的臣民有著不同文化背景的“藍色文明”。道光皇帝嚴守祖訓,兢業守成,而未出北京城一次,去了解國情、民情。
萎華槁木
形容大清這一時期的社會狀況。詩人龔自珍的名句“將萎之華,慘於槁木”。
林則徐
(公元1785年-1850)字少穆,福建省侯關(今福州)人。公元1838年為欽差大臣,出巡廣州。後來,他組織人譯外國報紙、書籍,編有《四州誌》、《華事夷言》。他很有政治、軍事全局的遠見,在英人猖獗之時,能看到北方邊防的問題,提出“為中國患者,其俄羅斯乎”他的著作,被後人編為《林則徐集》傳世。
嚴禁
道光時對於鴉片貿易的看法有兩派,一日‘:嚴禁派”,一日“弛禁派”。“嚴禁派”代表著為鴉片所毒害的大清子民、欲複清風的道光皇帝的利益。“弛禁派”代表在鴉片非法貿易中漁利的大地主、大官僚、投機分子的利益。各由他們對鴉片貿易的主張而得名。
虎門銷煙
公元1839年6月3日-25日,林則徐、關天培等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約237萬多斤鴉片,震驚世界。虎門銷煙對後世,即使現在的戒毒運動影響深遠。6月3日,被全球定為“戒毒日”。
姚懷祥
定海知縣,主戰意堅。當英軍至定海時,讓姚懷祥補給淡水、食品,被姚懷祥拒絕,並表示:不論貴國的船有多堅,炮有多利,我也不降,必死戰以示報國。後城陷而投池自殺。
主和弛禁。
弛禁派從鴉片貿易中得利。故主和,主張鴉片貿易合法化,則英人之兵將退。
六栽金湯
關天培任武職六年,海防堅固若金湯。林則徐悼念關天培挽聯:六栽固金湯,問何人忽壞長城,孤注空教躬盡瘁;雙忠同坎坷,聞異類也欽偉節,歸魂相送麵如生。雙忠,指關天培及一同陣亡的麥廷章。
《穿鼻草約》
穿鼻,指廣東省虎門外的穿鼻洋。在談論曆史中,人們往往把《穿鼻草約》這段曆史當做割讓香港的最早官方依據,然而事實上,《穿鼻草約》是琦善物色了一個小人物鮑鵬與英國人商談,琦善自知割地、賠款600萬銀元,超越了皇帝授於自己的權限,不敢簽字,義律單方宣布已與琦善簽訂川鼻草約,出兵以武力占領香港。
關天培
(公元1780-1841),字仲因,號滋圃,江蘇山陽(今淮安)人,行伍出身。公元1834年任廣東水師提督。當林則徐至廣州後,問廣州抗戰官員,誰沒接受過一兩賄銀,惟關天培一人。公元1841年2月英軍再次進犯虎門,關天培率靖遠炮台將士奮勇抵抗,多處負傷堅持戰鬥。終因琦善不發援兵,寡不敵眾,關天培和將士400多人壯烈犧牲。
靖逆
即靖逆將軍,道光皇帝的皇侄奕山。道光皇帝本欲他與英軍決一死戰,然而這位八旗子弟貪生怕死,白旗請降於英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