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中國近代史(2)(2 / 3)

雙龍

外興安嶺,一條蒼翠的旱龍;黑龍江,一條水龍。

《璦琿條約》

即《中俄璦琿條約》,公元1858年5月,黑龍江將軍奕山,屈服於沙俄軍事壓力,被迫簽定此條約。

總理夷務

清政府於公元1861年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簡稱“總理衙門”,權力高於六部,是一個專門辦理洋務(外交)的中央機構。奕訴為總理衙門大臣。它的設立,有利於資本主義國家控製清政府的外交和內政,也是清朝中央機構開始半殖民地化的標誌。

京師同文館

“京師同文館”是中國最早的“洋務學堂”,是專門培養翻譯人員的。公元1862年正式開學,開始隻有英文、法文和俄文三班,選拔14歲以下八旗子弟學習,它客觀上對近代自然科學知識的傳播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鹹豐

公元1860年英法聯軍占領天津,進逼北京。成豐讓其弟恭親王奕訴留守北京,自己逃入承德避暑山莊。公元1861年病死。

顧命八大臣

成豐帝死,六歲的皇太子載淳繼位,肅順、載垣、端華等八位托孤大臣輔政,掌握實權。慈禧太後想垂簾聽政,遭輔臣反對。同年慈禧太後勾結恭親王奕訴,發動宮廷政變,處死肅順等三人,將其餘五人革職。

改組軍機

宮廷政變後,慈禧太後垂簾聽政,任命奕訴為議政王,改組軍機處,定年號為“同治”,載淳就是同治帝。垂簾聽政是中國曆史婦女執政的專用詞。封建社會男女有別,內外有別,婦女執政必須接見群臣,所以在她的座位前垂簾,這種製度始於唐朝武則天。

“自強”、“求富”

這是洋務運動提出的口號。

南洋”兩句

南洋水師、北洋水師、福建水師、海軍事務衙門,成立於公元1885年。

借口“羅佛”

1867年,美國船羅佛號失事,借口水手在台灣被殺,派軍侵略台灣,在琅驕登陸,被當地高山族人民擊退。

日寇

美軍琅驕登陸失敗後,公元1874年慫恿日本兵三千人入侵台灣。琅驕,今台灣恒春。

阿古柏

浩罕汗國武將。公元1865年入侵新疆,兩年後成立哲德沙爾汗國,自稱為汗。哲德沙爾,七城的意思,包括喀什噶爾、和田、阿克蘇、葉爾羌、庫車、莎車和吐魯番。

左宗棠

公元1862年率湘軍一路,圃剿太平軍。洋務派領導人之一。

公元1875年,清廷派左宗棠出兵新疆,至公元1878年初,除伊犁外,新疆收複,擊垮了阿古柏政權。

曾紀澤

清末外交官,公元1878年出使英、法,公元1880年兼駐餓公使。係曾國藩長子。

《改訂條約》

即公元1881年《伊犁條約》,又稱《改訂條約》,按條約規定,雖收回伊犁,但把伊犁西境霍爾果斯河以西大片領土割給俄國。

法陷河內

從19世紀中期起,法國侵略越南,攻陷北方城市河內後,窺視中國雲南。中國軍隊(劉永福統領的黑旗軍)進駐越南,援越抗法。公元1883年底,法軍進攻駐越清軍,中法戰爭爆發。

福建水師

公元1884年8月,法攻台灣失敗,轉攻福建馬尾軍港,李鴻章下令不得先開炮,違者斬。水師被襲後倉促應戰,結果11艘軍艦九艘被擊沉,傷亡700餘人,全軍覆沒。

子材大捷

公元1885年3月下旬,法軍猛撲鎮南關,緊急關頭時,70歲的老將馮子材大吼一聲手持長矛,當先殺進敵陣0全軍將士倍受鼓舞,異常感動興奮,與敵展開激烈的肉搏戰,法暈大潰敗。

法軍稱這次戰役是災難性的失敗。

《中法新約》

法軍因敗而內閣倒台,然而清政府趕快屈辱議和。公元1885年6月李鴻章在天津簽定不平等條約《中法新約》,同意法在雲南和廣西兩名中越邊界開埠通商;中國修鐵路時,應向法國商談。

甲午戰爭

朝鮮東學競起義,朝鮮政府請清出兵協助鎮壓。日本對中國海陸軍發動突然襲擊,清朝被迫宣戰。此事發生在公元1894年(農曆甲午年)。

9葉逃平壤寶貴捐軀

葉指葉誌超,牙山清軍主帥,兵敗迷至平壤。

左寶貴,平壤戰役中,部眾勸他脫下官袍。他說:要讓大家看著我還在指揮作戰,與大家一起戰鬥著,拒不脫官袍,在戰鬥中中炮犧牲。

黃海海戰

黃海海戰發生在平壤戰役後兩天。北洋艦隊與日本艦隊在黃海激戰。“致遠”號彈盡,又遇日艦“吉野”號,便加快速度向“吉野”號撞去,嚇得“吉野”號狼狽逃去。“致遠”號不幸被魚雷擊中,全體將士壯烈犧牲。

太陽犬

據說“致遠”艦管帶鄧世昌落海,其所養太陽犬咬其發辮而不能沉。鄧按其頭入水,遂共沉入黃海波濤中。

步蟾、汝昌

劉步蟾,在保衛威海戰鬥中指揮定遠艦堅持抵抗,最後彈盡,形勢危急他下令沉船,拒絕投降,自殺殉國。在《甲午風雲》電影中,誤被塑造成賣國形象,特此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