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袁宣言》
1913年,孫中山發表第一次《討袁宣言》,表示“誓死戮此民賊,以拯我民”,號召“愛國之豪傑共圖之”。1915年底,蔡鍔、李烈鈞、唐繼堯宣告雲南獨立,組成護國軍,進軍四川、貴州,兩廣。
1916年,孫中山發表《第二次討袁宣言》,號召人們繼續反袁。袁世凱在絕望中死去。同年夏,護國戰爭結束。
直奉滇桂
北洋直係馮國璋、曹錕;奉係張作霖;桂係陸榮廷;滇係唐繼堯。此外還有北洋皖係段祺瑞。
黎元洪
本為清新軍協統。武昌起義前夕,曾殺過革命黨人。起義發動後,他藏匿躲避,為起義士兵找出,推舉為軍政府鄂軍都督。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他被推為副總統。袁世凱死後他繼任大總統。但實權操在國務總理段祺瑞之手。
宣統複辟
民國成立後,安徽督軍張勳及部隊不剪辮子,以示忠義,1917年6月,率部眾5000逼迫黎元洪解散國會。7月初,擁戴溥儀複辟,恢複宣統年號。
討逆
討逆軍。段祺瑞見利用張勳逼走黎元洪的目的已達到,在日本的支持下,組織“討逆軍”,攻入北京城,趕走張勳及辮子軍。
段祺瑞
複辟醜劇12天結束,馮國璋代總統,段祺瑞為總理,掌握實權,開始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拒絕恢複《臨時約法》。
護法運動
1917年8月,孫中山在廣州發動、領導護法運動。由於南北軍閥串通排擠,孫中山於1918年5月返回上海,護法運動失敗。
沙俄
武昌起義不久,俄國指使外蒙古活佛擅自成立“大蒙古國”,自稱皇帝。1912年,俄國與外蒙古當局訂立協約,規定俄國“扶植”外蒙古“自治”,俄國在外蒙古享受各種特權。中國政府聲明不承認,1913年,袁世凱不顧全國人民的反對,承認外蒙古“自治”,肯定俄國對外蒙古控製地位。後來,北京政府在全國人民的壓力下,出兵討伐外蒙古叛國集團,經過3年戰爭,1916年收複內蒙古全境。1919年,外蒙古當局同北京政府代表洽商,第二年撤消自治,仍歸中央政府管轄。
“陰謀”會議四句
1913年英國強迫中國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同他們在印度西姆拉開會,英國提出西藏由英統治的主張,遭到中國代表的反對,英國背著中國政府,勾結西藏代表私自捏造了一條非法的中印東段邊界線,即“麥克馬洪線”。將中國的977平方公裏的土地劃歸英屬印度。中國政府和以後曆屆政府一直拒絕承認。
“封建枷鎖”四句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對封建製度給以衝擊,使民族資產階級受到鼓舞。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歐洲帝國主義國家忙於火並,無暇東顧,中國民族工業得到了發展機會。從1912-1919年,建成廠礦470多個,投資9500萬元。加上原有企業的擴建,新增資本達1.34元以上,民族工業以紡織和麵粉業發展最快。到1919年投資分別達到6000多萬元和4500多萬元。中國麵粉暢銷英、法、美、俄、日和新加坡、菲律賓各地。此外,卷煙、榨油、造紙、玻璃、罐頭食品等輕工業也有比較顯著的發展。
新二民化主運動
尊孔複古,一時間風靡天下。
急進派,民主科學欲救華夏。
烈火焚燒孔家店,文章提倡新白話。
反專製文學大改良,推廣新文化。
爭國權,吼聲大,懲國賊,魔鬼怕,新青年雲集天安門下。
工人罷工援學生,商行停業頂高壓。
新民主“五四”起革命,時代劃。
“十月革命”已成功,共產主義似春風。
成立中國共產黨,自此神州逐地紅,
人民民主建專政,階級鬥爭烈火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