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到呼延讚攔路要借鎧甲,這呼延讚是何許人也?要兵甲幹什麼用?此事說來話長。
早在宋太祖登上龍位的第二年秋天,太祖統一天下的行動開始之後。中原周圍的許多小國家,有的已經投降、有的則在拚命抵抗。消息傳到太原,漢主劉均驚恐萬分、很是為自己的小朝廷擔心。早朝議政,劉均對滿朝文武道:“朕聞宋太祖乃是英明神武之君,麾下數十名結義兄弟個個都是力抵萬人的虎將,更有足智多謀的趙普等人為助,他雄心勃勃,妄圖學秦始皇統一天下,近年來軍旗指處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想我北漢乃河東小國又地處北遼與大宋之間,朕覺得將來能與其爭天下的隻有大遼,宋要滅遼必先滅漢!值此國難有日之時,諸位愛卿有何對策?”諫議大夫副丞相呼延廷出班奏道:“臣聞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李唐統一天下是分久必合,唐滅則是合久必分。近數十年來,天下五代十國走馬燈般,生生滅滅,百姓飽嚐戰亂之苦,久思天下太平,所以,立誌統一天下之人是‘應天時、順民心’的英明之士。趙匡胤初登大寶就顯露出他超人的雄才大略,就像對著窗戶吹喇叭——名聲在外!臣以為,如其能統一天下,對於百姓來說未嚐不是一件好事!以吾朝國力來看,如抗大宋無疑是以卵擊石——鮮有不破者!吾主聯遼抗宋的策略亦是上策。然而,前車之轍不可不鑒!先主聯遼的結果證實,契丹人乃化外之蠻民,遼主更是無信無義之徒,再走此路無疑是‘盲人騎瞎馬,夜半臨山澗’——危險之極。此策萬不可行!臣冒死上奏,陛下不如考慮、將漢歸宋!此策在陛下不失封侯之位,在百姓則有利無害,望陛下三思!”劉均聽後,默默無言,似有所思。樞密使歐陽昉久與呼延廷不合,正想除之而後快,趁機出班奏道:“呼延廷所奏乃是辱君賣國之論!他一定早已與宋朝私通。如漢歸宋,呼延廷賣國有功在宋必能出將入相,陛下則至多封個州府領地而已,哪裏比得上現在的逍遙自在?況且河東地勢險要,關、卡眾多,皆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一旦宋國來犯,在強大的遼國支援下必能拒敵於國門之外。古人雲:‘家貧出孝子,國難顯忠臣’呼延廷賣國求榮,大逆不道應該滿門抄斬,以儆效尤!”
劉均是個沒有主心骨的人,一會覺得呼延廷言之有理,一會又覺得歐陽昉是為朝廷著想。但是心裏十分清楚,呼延廷當庭直諫乃職責所在,罪不至死!然此人是先朝老臣常在朝中管閑事,借此殺了也好。就下令將呼延廷推出午門外準備開刀問斬。兵部侍郎丁貴出班保本道:“呼延廷兩朝為官,其忠心朝野皆知,今日之事臣以為可從輕發落。何況宰了呼延廷必然得罪趙匡胤,彼若以此為借口兵閥河東也是麻煩。不如將呼延廷罷官退歸林下,這樣既盡了君臣之義,又正了囯法”。劉均準奏。
呼延廷回府立即命夫人收拾行裝準備返鄉。自己則到丁府感謝保本救命之義,丁貴道:“呼大人早朝所奏乃金玉良言,聖上不納也是氣數使然。公雖免死,恐怕還有反服,應該即速離京回故裏才是!”
呼延丞相為官清廉,家私甚微僅一車可載,另一車坐著夫人、如夫人及兒子。自己與家人呼延平、呼延安騎馬跟在後邊,一家人淒淒涼涼離開太原向家鄉降州行去。走到離太遠七十餘裏的石山驛時天已漸黑,就在道傍山村茅店住下。飯後與夫人談起朝中之事心中不勝唏噓,夫人道:“伴君如伴虎,老爺也不必過於氣惱!從此無官一身輕,男耕女織農家樂也是雅事、、、、、、”忽聽窗外呼延平一聲大喝:“什麼人?”接著兵器撞擊聲不絕於耳、、、、、、料是來了強人,家將在拒敵,呼延廷對如夫人劉氏道:“事急矣!呼家的骨血就拜托你啦!”道罷與夫人一起將懷抱幼兒的劉氏從後窗送出。又聽得啊!啊!兩聲慘叫,想是家人已遇害,接著門被撞開兩名蒙臉大漢砍死呼延廷夫婦,收走細軟放火燒毀小店。
劉氏抱著六個月的呼延讚,從窗口爬出來,見茅房牆外是山腳下的一片荒草蓬,就不顧荊刺紮臉一頭鑽了進去,耳中聽得茅房內有人出入搜尋,天佑孩子熟睡未醒,沒有哭、、、、、、膽戰心驚的劉氏在野草中、渡過了一輩子中最難熬的一夜,等到燒塌的房子沒了火光,這片廢墟已靜的可以聽到山腳草中蛐蛐的叫聲。劉氏才敢慢慢爬出草叢,站在黎明的廢墟上,看著一具具死屍,心亂如麻、欲哭無淚,像是一具沒有靈魂的雕相。“這位大嫂可是呼延家的人?”一位手提三節棍的壯士不知何時已到身後,那人見劉氏不回答就朝遠處招手喊道:“都現身出來吧!”一瞬間百十名身手矯捷、拿著各種武器的黑衣人站到那壯士周圍。其中一人走到劉氏麵前道:“夫人可是呼相的如夫人?小人名叫吳旺,呼延老爺是小的大恩人,公子滿月時去府上賀喜見過你,不知夫人是否還記得?”劉氏這才想起,兩年前下雪天,老爺下朝回府,見影壁牆根躺著一個病人,就叫呼延平將他接回府中,請醫治病。身體康複後,懇請老爺留在在呼府為奴仆,老爺見其辦事勤快、且讀過書就推薦到太原府做了一名捕快,閑常無事常到府中探望,是故認得劉氏。劉氏見到熟人不由大放悲聲道:“老爺被歐陽昉害的丟官返鄉,途經此處夜宿遇賊,老爺夫人、家丁、店東被殺,我抱子跳窗躲入草中幸存,這以後咋辦哪!”夫人放心!一切有我安排!”拿三節棍的人接話道。劉氏正不知如何回答,吳旺道:“這位好漢姓馬名忠,是太原的綠林豪傑,是小人好友。昨日,有朋友告知,歐陽老賊派家將百餘人追殺老爺,小人孤掌難鳴,就找馬兄幫忙,恰巧馬兄外出,等回來招集人手趕來亦是遲了一步。”馬忠道:“天將大亮,是非之地不可久留!夫人請隨我先回莊商議後事,此地我留人把呼延夫婦的遺體暫時簡葬,日後再說”。劉氏跪倒在地對馬忠道:“義士急難相助,恩及九泉,妾身何以報答?”馬忠道:“大丈夫行事唯義是然,何言報答!夫人不必多禮,速離此地為要!”
馬家莊位於太原東南百餘裏的山區,離官道隻有十二三裏,天子腳下自然不能公開安營紮寨、號令一方。所以,該莊從表麵看與其他村莊無異,村民男耕女織,交糧納稅,莊主馬忠明裏是遠近百裏聞名的大善人。暗地裏馬忠是寨主,村民都是小嘍囉兵,離村三裏有一個規模較大的燒磚場,一個釀白酒的燒鍋作坊,兩場的工人亦是小嘍囉兵。平時做工,有事作案,所以馬家寨在江湖雖然名氣挺大,但誰也找不到在什麼地方。劉氏來到馬家莊,明白了馬忠的真實身份後,決心靠著馬忠替呼延家撫養後代,為了報恩,也為了避免瓜李之嫌,經吳旺提議劉氏改嫁馬忠為妻,呼延讚也改名叫馬讚。
日月如梭,光陰似箭,轉眼馬讚已是七歲*。馬忠見他長得豹頭環眼、虎背熊腰是個練武的好材料,就聘請了一位先生白天教他讀書,晚上親傳他武藝。一日有友來訪,馬忠認得是江湖朋友‘尉遲亮’,此人祖上是唐朝大將尉遲敬德的馬童,曾得尉遲家鞭法親傳。到了尉遲亮改武習文,研習星卜之道,終日遊蕩江湖居無定所。這次來訪是路過,住兩天就去代州投楊家軍。馬忠大喜道:“弟有一子,天生好武,跟我學藝難以大成,尉遲兄能否在寒舍屈留一年半載,將你家鞭法傳與吾兒?”尉遲亮道:“當然可以!且不說你我兄弟之義,古人雲,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亦是人生一大悅事嘛!”馬忠隨即叫馬讚出來當麵拜師。又找來緬鐵數十斤,請能工巧匠為馬讚打造出一對水磨竹節鋼鞭。兩年後,尉遲亮見馬讚已是鞭法精熟,隻是人未成年舞不動真鞭而已,便告別馬忠父子仍去代州投軍。
馬讚到了十七歲,不僅學會了馬忠的三節棍、尉遲家的鞭法、還學會了一套花槍,更可喜的是發育的膀大腰圓,力大無窮。四十多斤重的鋼鞭舞的呼呼生風,舞到得意處,一鞭能將碗口粗的樹打成兩截。好似張飛再世,敬德重生。唯有不稱心的是沒有一匹寶馬良駒。這一日小嘍囉來報:莊外道傍大樹下,有人騎了一匹‘烏龍駒’在歇涼。馬讚一聽喜從天降,提起雙鞭就跑、、、、、、。馬忠得知,怕讚惹事亦隨後趕去。到了莊外果見馬讚與一人爭吵不休,細看原來是太行山浮山寨寨主耿忠。忙道:“讚兒不得無禮!此乃你叔父耿忠是也!”馬讚忙施禮道:“不知叔父駕臨,愚侄失禮了!”耿忠一麵摻起馬讚一麵道:“馬兄何時得此佳兒,怎從未聽人說起?”難道是你我兄弟疏遠了?”馬忠道:“哪裏!哪裏!有話家裏說!”到家分禮坐下,馬忠道:“多年不見是啥風吹你到此?”耿忠道:“寨中一向無事,閑遊北地遼國,購得一匹大宛良馬,名叫‘踏雪無痕烏龍駒’。本想去太原轉賣給愛馬成性的歐陽昉,敲老賊一筆小財,旅途聽得此賊已罷官返回老家洪洞縣。所以順道來訪兄長敘闊,不想令郎強要購馬,正要動手,恰兄趕到。弟觀此子與兄無一相同之處,莫非親生?”馬忠就將馬讚的身世告訴耿忠,末了道:“目前正是告訴他身世之時,兄弟且坐,我喚他來!”馬讚聽馬忠講明身世,流淚跪倒馬忠膝下道:“父親待兒恩同再造!兒永世難忘,兒意馬上就去報仇,以慰先父在天之靈,而後再承歡膝下、、、、、、、”【自此馬讚複姓呼延】耿忠道:“歐陽老賊雖然退歸林下,仍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家中保鏢護院成群,外出前呼後擁!你一人貿然前往報仇,必然是畫虎不成反類犬,成功希望不大!”呼延讚急道:“難道讓讚兒坐在家中等老賊老死不成!”耿忠道:“亦不是這等說!那老賊愛名馬成癖,你小子可將此馬牽去獻與老賊,先投其所好,設法暫留他府中存身,瞅準機會再下手,成功的機會將大啦!完事後也不必急著回這裏,直接去愚叔山寨居住一段時間,待風聲過後再定行至。”馬忠道:“此計大妙!就這樣辦!停一段時間為父亦去山寨看你!”
呼延讚心急父仇,第二日就辭別馬忠夫婦,暗藏雙鞭騎烏龍駒,直奔洪洞縣。歐陽昉果然中計,留呼延讚在家中養馬。半月後,老賊做生日,家中人丁全都酒後昏睡,呼延讚半夜動手,盡戮歐陽昉一家四十三口人,為怕事後連累地方官,割衣沾血在牆上寫道:“歐陽老賊罪淘天,滅門焚店在石山,虎口餘生呼延讚,報仇雪恨洪洞縣!”寫罷,搜得銀兩一包,換上幹淨衣服,趁著月色騎上烏龍駒奔太行山而去。
沿途打聽才知,太行山一線、凡是險要山頭幾乎全有綠林人物安營紮寨、占山為王。至於耿忠在那個山頭就不好打聽了。呼延讚想:“如此瞎跑不是辦法,隻能闖一個山頭向山大王打聽,想來那個寨主在那駐紮,山大王必然清楚!”一日,在一座山下被小嘍囉攔要買路錢,呼延讚一怒之下殺了幾人,在追捉小頭目問路時,被引到陷阱旁,落入坑中被捆綁上山。
原來這座山叫野狐堖,是狐仙嶺山脈的主峰,離官道甚遠,山上有兩個寨主,大寨主叫李建忠,二寨主叫柳雄玉。這一日李建忠下山有事,柳雄玉聽報呼延讚殺了他的部下,也不問青紅皂白就將呼延讚綁在廊柱上,準備等大寨主回山後,挖心做人心湯喝。晚上李建忠回山,看到被綁人的雙鞭十分沉重,料知必有來曆,細問之下知讚乃忠良之後,就親自為讚鬆綁、讓坐,對呼延讚道:“此地乃澤州南狐仙嶺山脈,耿寨主在澤州東北浮山頂安寨。你既是投山,相逢就是緣,莫如就在此坐把交椅,日後再圖與耿寨主相會如何?”呼延讚見李建忠為人仗義,胸有城府,非一般綠林人物可比,就答應做了三寨主。
一日,巡山頭目來報,犁川馬寨主派頭目羅清前來催要貢物。李建忠問道:“這是什麼意思!”柳雄玉道:“三年前寨主外出,兄弟一人力弱,抵不住犁川人馬,隻好答應年年進貢,否則山寨不保”。建忠大怒道:“同是線上人,進貢理不順!待吾下山擒此鼠輩,讓馬坤用錢來換!”讚接話道:“兄弟初來,此功讓給我吧!”建忠要看讚的武藝如何就答道:“那就偏勞賢弟啦!”呼延讚帶領一百小嘍囉下山對羅清道:“羅寨主來此何為?”羅清道:“催討年貢錢!”呼延讚道:“同是綠林人,看在義字上不與你傷和氣,回去吧,不然立馬擒你做人質,讓馬寨主拿銀子來贖!”羅清大怒,躍馬挺槍直刺呼延讚,交馬不及三合,讚單手持鞭將羅清的槍攔在一邊,另一手抓住羅清的束腰帶,單臂較力將羅清活捉過來望地下一摔,喝聲:“綁了!”犁川的小嘍囉見呼延讚如此厲害,一哄而散回寨報信。
李建忠令小嘍囉將羅清綁在樹上,擺酒為讚慶功。剛飲數杯又見探馬來報:“犁川二路人馬在山下叫陣,要求送此羅清”。呼延讚怒道:“不料犁川人馬如此猖獗,我再下山將來將一並擒獲,看馬坤能奈我其何!”道罷催馬下山,經嘍囉兵指認,知來將是犁川頭目張吉。讚也不答話揚鞭就打,張吉接戰隻兩合,就被呼延讚一鞭打死馬下。小嘍囉兵見主將陣亡,呼哨一聲,四散逃竄,讚不願打死嘍囉兵,轉馬回山繼續喝酒。席間李建忠對讚道:“犁川馬坤因出道較早,曆來驕橫,以太行山綠林總寨主自居,常派頭領欺負各綠林小寨,此次兵敗彼定不甘心,來日還要靠兄弟神武拒敵!”讚曰:“與其等彼來攻,不如領兵前往犁川與馬坤講理,其如識時務,則看在江湖道義上雙方修好,如不知趣就順便滅了他,以絕後患!”李建忠道:“兄弟所論極是,明日柳兄弟守寨,你我同往犁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