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在八千歲趙德芳的伴陪下,打座在幽州東城門樓上。親眼看到楊家父子把遼軍打得潰不成軍,狼狽逃竄,宋軍大獲全勝,解了圍困近月的幽州之圍。樂得手舞足蹈、大呼小叫、不知今夕何夕!激動得忘了帝王尊儀。親口下令準備禦膳慶功宴,詔喻八王帶眾臣城門口侯接凱旋歸來的將士,以慰功臣之心。
晚上,君臣同殿飲宴共享勝利的喜悅。遠探來報:呼延讚、楊延平奔襲通州成功,繳獲糧草五百餘車已離城不足二十裏。太宗喜上加喜,喻潘仁美親五千輕騎出城護接。
過了數日,太原代理節度使李明又派兵運來五百餘車糧草。宋軍又恢複了糧草充足、人強馬壯的強勢。君臣商議何以探找遼軍主力及蕭太後的藏身之地。遼邦派使者送來一封國書,太宗禦覽,書雲:“敝國連年窮兵黷武,民不聊生、國庫空虛,今複損兵折將,深悔舉事孟浪如斯焉!敝君臣共議,願將燕、雲十六州完璧歸趙銘心誌,求貴國允和議。事體重大,非貴我臣議可決者。小王欲與太宗陛下麵議欽定。陛下如無異議,請三日後於幽州城北三十裏,地名‘金沙灘’相吾。屆時小王僅攜三百侍衛及一二近臣恭候道左。遼天慶王耶律尚恭示。”
太宗觀書不由喜上眉梢,龍顏大悅,拍案叫好,書傳眾臣閱後,當廷商議此事。掌管軍事情報的左樞密使楊光美奏道:“據臣所知。遼國軍隊現在已擴充到三十餘萬人,除去各關卡、城防駐軍,隨時可以調動作戰的人馬就有二十萬人,幽州之戰我軍擊潰他們近十萬人,傷亡的不過三四萬人,其元氣未喪,實力仍然雄厚。假設天慶王耶律尚年幼怯戰似信是說,然,其母肖太後可是個心比天高、胸有城府的一代女梟雄。況,老謀深算的蕭天佑、雄心勃勃的韓延壽、皆屬死而不僵的百足之蟲,此輩豈會言和?故臣以為和談是陰謀!”八千歲奏道:“古人雲,宴無好宴,會無好會。肖太後心機深沉、耶律休哥多謀善斷、韓昌乃係唯利是圖、數典忘祖之輩,行事全無信義可言!侄臣以為皇叔還是不去為上策!”潘仁美則是唯恐天下不亂、太宗不死的野心家。急奏道:“臣以為八千歲多慮了,據臣所知:天慶王乃阿鬥般小兒、素無大誌,蕭太後女流之輩、發長、識短,全靠大臣弄權。昔日一戰,韓昌被楊延昭嚇破膽,舒金龍被楊老將軍刀劈馬下,耶律沙生死未卜已成廢人,蕭太後現在是軍無良將,兵無鬥誌,擔心聖上一怒之下將其全部殲滅,退而求和以免滅頂之災乃彼明智之舉,何來陰謀之說?且,金沙灘距此僅三十裏之地,輕騎瞬間可達,彼弄險何益?徒搬石砸自己腳爾,聖上如懼險不去,彼必笑吾大宋天子無膽也!”太宗聽奏,頻頻點頭轉問令公道:“楊愛卿意下如何?”楊令公見聖上甚是讚同潘仁美的意見,自己也覺得堂堂大宋天子不去赴會,也有點示弱於番邦,就奏道:‘萬歲若不欲以萬金龍體犯險,臣樂意率軍一舉殲滅此醜類!聖上欲以仁慈治天下赴會,臣父子願隨身護駕前往!”太宗之意隨決。令石延超、呼延讚、高瓊守幽州,楊、潘兩家父子帶一千禦林軍護駕前往。臨行楊令公交待呼延讚:“立即整備一萬騎軍,人不卸甲,馬不離鞍,令親隨上瞭望台日夜注視北方,日見狼煙、夜看流星,隨時救援,不得有誤!”
所謂金沙灘,是幽州城北三十裏遠近的一處平川。原有一條大河流經此地,河中有沙金可淘,後河水改道,成為一馬平川的沙灘,當地人謂之金沙灘。
韓昌幽州兵敗,並不死心,與大學士耶律學古定下計策,奏請蕭太後同意。動用上萬工匠、民夫,數日間在平地築起方圓二三裏的一座土城。僅建東西兩座城門,城內仿宋特色趕建了一座小巧雅致的行官。離宮門半裏的地方壘一土台,上有蘆蓆蓋頂,張燈結彩、周圍遍插彩旗算是雙龍會談場所。
太宗到時,遼邦鳳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耶律學古,帶人迎接五裏之外。看態度甚是謙和,聽說話一派誠意,將太宗等引入行宮後,對太宗奏道:“小邦微臣學士耶律學古啟奏大宋皇帝陛下,吾主天慶王在北上離此三裏遠的帳篷內侯駕,今日天已晚,明早即移駕城內在會盟台向陛下就教。原城內守軍小臣帶走,由陛下的禦衛接防。土城上隻留數十名老軍守夜、打更。如陛下認為不便,小臣也帶走!”潘仁美覺得老兵不妨事就道:“那就不必了,感謝貴使款待!明日再會!”
耶律學古走後,楊令公將一千禦林軍分成兩撥,五百人守在宮內,五百人沿宮牆巡防。請潘家父子負責宮院大門的守衛,自己與八子人不卸甲、馬不離鞍巡視內外。
三更過後,宮外叨!叨!叨!三聲炮響過後,接著是號角連聲,人歡馬叫,宮牆外點燃的燈籠、火把把半邊天都映紅了。亂糟糟的喊聲是:“殺盡南蠻!活捉宋天子!”從不時傳來的刀槍撞擊聲判斷,宮外的禦林軍在作拚死的抵抗、、、、、、。
楊令公急令楊延平施放煙火流星,通知幽州支援。與潘仁美商議道:“我們已中番狗奸計!血戰在即!請太師父子在裏邊護駕,我們父子出去殺敵,隻有殺退來敵方能護主突圍!”潘仁美道:“遼軍凶悍,意在圖謀萬歲,護駕之責較重,老夫愚意,楊令公率諸子護駕,我父子衝出殺敵,相機看好突圍路線,聯絡援軍。”言畢即帶子衝出。潘仁美是危險之際舍身為國嗎?非也!傍晚,他以熟悉地形為由,私下與遼兵百夫長溝通,送給人家二百兩黃金,答應晚上如有輕重緩急,先放他父子五人出去。這時他父子五人正躲在土城外莊稼地隔岸觀火。
楊令公見潘仁美行動反常,無遐細想,分配諸子四麵守住行宮,自己提刀立在正門口。片刻守在牆外的五百護衛全部戰死,遼兵已開始翻牆、攻大門,與禦林軍打的十分激烈。令公在門口橫刀殺死攻到門前的十幾名巴圖魯,反身關上院門跑步入內室對太宗、八千歲道:“潘太師父子不知去向,外圍五百守軍已全部戰死,賊兵正在圍攻院牆,形勢十分危急。幽州援軍最快一個時辰後方能到達,現在突圍,臣父子九人萬難在箭雨中保住聖上、千歲不傷。如果固守做困獸鬥,臣父子拚死殺敵堅持到援軍來亦勉強可以,然,萬歲、千歲的安全、、、、、、”八王道:“難道我君臣就這樣束手被擒不成?”令公道:“為今隻有用詐降計,先穩住局勢,等待援軍,天明看情況再設法突圍。”太宗道:“事急矣!卿可便宜行事,不必再奏朕知!”
楊令公令軍士先放一聲號炮,然後單人提刀出門高喊:“指揮的遼將聽著,吾主已準備天明出降,爾等可暫時退兵,否則我楊家軍必保主死戰,血濺沙場,絕不生降!”在外指揮的韓昌、耶律學古也覺得隻有活的宋國皇帝,才能在割地賠款的國書上簽字,要一個死皇帝有何用處。何況楊家父子人人武藝高強,真要拚個魚死網破,結果還難料定。故停止進攻,待天明。
兩個時辰過去,天將黎明。幽州的援軍不知何故仍未來到,潘家父子也無信息。楊令公知道,假的詐降計非真實行不可了!如何進行呢?反複推敲,決定找個人假扮太宗出東門投降,吸引遼將注意,自己才有可能護送太宗、八千歲出西門潛逃。可眼下去那找個有天子相的人呢?一個人在走廊自言自語:“天子相!天子相!”“什麼天子相?”大郎楊延平見父親心裏犯愁忍不住問道。令公一看不由驚呆了,平時沒注意,現在才看到楊延平的身材、臉相竟與太宗驚人的相似。猛然想起多年前師祖曾說過,延平有一朝君子相,莫非就應在今日!大郎見父親看了自己一眼就低頭不語,就低聲道:“父帥,明日隻有讓我與二弟扮成聖上與八王,出麵會見天慶王,你老才有可能護送萬歲、千歲脫險出去,不然,就是我父子全部戰死,也難保得聖上周全!”令公唉來了一聲道“平兒!這可是九死一生的事啊!”楊延平道:“兩害相比取其輕,如孩子為國捐軀能換來父親與聖上的平安突圍,亦是忠孝兩全、死而無憾哪!!”